第264章 解决掉奥地利的波兰问题(2 / 4)
p>
文章指出戈卢霍夫斯基伯爵涉嫌挪用公款,将超过100万弗洛林的帝国财政资金秘密转给波兰起义组织,用于购买武器和雇佣兵。
报道引用了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帝国高级官员的话:“这是我们所见过的最严重的叛国案件之一。一名受帝国信任的高官,竟然暗中策划分裂帝国的阴谋。”
“俄国军队公然越过帝国边境,攻击我国公民!”
“澄清!俄国军队是针对逃窜到帝国境内的波兰起义军的行动,不小心大概误入了十公里的范围,已经将向该省份缴纳赔偿金!”
在《维也纳观察家报》的报纸头版,则是印着“哈皮斯村庄遭到波兰起义军的血洗!有照片!有真相!”这个标题。
整个头版被一张令人毛骨悚然的照片占据——一个小村庄的广场上,数十具尸体横七竖八地躺在雪地上,血迹将雪染成红色。村庄的墙壁上,用血液(照片上呈现为黑色)写着“波兰起义军第7师第14旅留,该村涉嫌跟俄国勾结出卖情报“。
照片旁的文章详细描述了这场“惨无人道的屠杀”:据称,12月31日深夜,一支约200人的波兰起义军突袭了位于加利西亚东部边境的哈皮斯村,这个以和平著称的小村庄因被怀疑向俄国提供情报而遭到“灭村式报复”。文章称,78名村民被杀害,包括27名妇女和13名儿童,村庄的大部分建筑被焚烧。
报道引用了一名“幸存者”亚历山大·科瓦尔斯基的证词:“他们半夜来了,砸开每一户人家的门。他们把人们拖到广场上,指控我们是叛徒。然后...然后他们开始处决每一个人...”科瓦尔斯基声称自己通过躲在地窖中幸存下来,目睹了整个屠杀过程。
这篇报道一经发表,立即在全国引起轩然大波。普通民众对波兰起义军的同情迅速转变为恐惧和愤怒。在维也纳的街头,人们聚集在报摊前,争相阅读这一骇人听闻的消息。
哈皮斯村“屠杀”事件的报道在奥地利帝国境内引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反波兰情绪浪潮。街头巷尾,人们愤怒地谈论着这一“暴行”,要求政府采取坚决措施保护帝国公民。
维也纳的街头出现了自发的抗议活动,人们高举标语:“保卫我们的边境!”“惩罚波兰凶手!”一些波兰商店和餐馆遭到破坏,几名波兰学生在大学校园内被殴打。帝国警察对这些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许民众的“正义愤怒”。
1月5日上午,帝国议会召开紧急会议。首相布尔伯爵发表了措辞强硬的讲话:“帝国政府不能再容忍这些暴行。今天,我将代表皇帝陛下宣布一系列紧急措施,以保护我们的公民,惩罚罪犯,维护帝国的尊严和安全。”
当天下午,《帝国公报》发布了一系列法令:
即日起,取缔所有与波兰起义军相关的组织、协会和机构,其财产全部没收充公。
禁止任何形式的波兰民族主义宣传活动,违者将以煽动叛乱罪起诉。
对所有曾参与或支持波兰志愿军的人员进行全面调查,确认有罪者将受到法律严惩。
加强对加利西亚地区的军事管控,增派帝国军队驻守边境地区。
成立特别法庭,专门审理涉及波兰起义相关的案件。
在官方话语体系中,“波兰起义军”一词被替换为“俄属波兰叛军”或“波兰恐怖分子”,刻意强调其非法性和危险性。
而且,根据警察部门的调查取证,整整抓了加利西亚王国三千多名大大小小的贵族,光伯爵就有三十多个,所有人都要等待大法官的审判。
而亚当·萨皮哈公爵还在焦急地等待维也纳方面传来的情报的时候,他的心脏砰砰的直跳。
几天来,他一直处于焦虑状态,几乎没怎么合眼。他知道,英法在巴黎会议上对波兰起义表示支持的消息传来后,维也纳的态度变得异常微妙。
过去三天,他曾四次派信使前往维也纳,试图与那些政府的老朋友联系,但竟无一人回应。更令人不安的是,一些往日频繁往来的贵族突然对他避而不见,连平常热情洋溢的邀请函也戛然而止。
“这不对劲,太不对劲了,”萨皮哈公爵低声自语,眉头紧锁。他走到窗前,望着外面的雪景。
“米日!米日!”亚当·萨皮哈公爵连忙呼喊自己的亲信。
米日管家迅速推开门进入书房,“公爵大人,您叫我!”
亚当·萨皮哈公爵边流着冷汗边大喊道:“立刻备车!我、我要去维也纳!不,先去布达。”他的手微微发抖,将几封重要文件塞进一个皮革公文包中。
当他刚才联系不上一些老朋友的时候,他就知道事情坏了,这绝对是有预谋的维也纳策划的事变。尤其是他刚打开手里这份收到的匿名信,上面只有简短的一句话:“风暴已至,速逃。”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所以亚当·萨皮哈公爵准备开溜了。
“好的,公爵大人!”米日管家没有提出任何疑问,立刻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