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1862年发展状况汇总与苏伊士运河(2 / 3)

加入书签

大对我们都有好处。想想看,统一的货币体系、完善的铁路网络、强大的军事力量,这些不都是我们需要的吗?我们的货物已经进入了瑞典王国、意大利地区,这都是得益于我们是一个整体。”

“哎,死脑筋,跟你理不清楚。”

....

埃及,苏伊士运河施工地中段。

埃及总督穆罕默德·赛义德帕夏前些日子本来因为苏伊士运河修建搞得有些烦,前些日子,英国人的《太阳报》和《泰晤士报》接连发表文章,揭露苏伊士运河工地上强制劳役的残酷现实。报纸上刊登的照片和报道让欧洲舆论哗然,劳工们在烈日下暴晒、缺乏医疗保障、死亡率居高不下……这些报道让赛义德帕夏感到无比头疼。

“这些英国人,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这是穆罕默德·赛义德帕夏在接到手下报告之后骂的话。

工地的条件确实恶劣,劳工们的待遇也远远谈不上人道。

可是,这也没办法啊,埃及的财政状况本就不好,修建运河的资金大部分来自法国和奥地利的贷款,而这些国家又不断施压,要求加快工程进度。赛义德帕夏别无选择,只能不断招募更多的劳工,甚至不惜动用强制手段。

没钱啊,穷啊!法国人和奥地利人像两个恶霸一样,时刻盯着工程的进展,稍有延误便会施加重压。

他就又多招募了“一点点”民众,还给了报酬的,他们拍的什么大太阳底下连个防晒的都没有等等,还有什么劳工们因为治疗不及时,死亡率很高等等,好吧,这都是事实,穆罕默德·赛义德帕夏没法反驳,不过他们也不考虑考虑,我们埃及就是这么个情况了。

不过最近穆罕默德·赛义德帕夏的心情好多了,原因之一是美国的南北战争迟迟没有结束,欧洲的纺织业对埃及棉花的需求急剧增加。埃及的棉花出口量大幅上升,国库里的钱也多了起来。这让赛义德帕夏稍微松了一口气,至少他手头的资金不再像之前那样紧张了。

另一个让他感到欣慰的消息来自奥地利人。他们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从非洲内陆运送大量的黑人劳工到苏伊士运河工地,以缓解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这些黑人劳工大多是从非洲部落中强行征召或通过奴隶贸易获得的,他们的到来确实为工地注入了新的劳动力。

虽然这种做法在道德上备受争议,但赛义德帕夏已经顾不上那么多了。在他看来,只要能加快运河的修建进度,任何手段都是可以接受的。

再者,现在都是劳务输出的时代了,我们给工资,也不限制人身自由,只要你能从茫茫沙海里面回到自己的家就行。

一位奥地利商人负责的长长的马车队停留在了工地不远处,尼古拉斯·彭茨穿了一身白色亚麻罩袍,站在工地入口处的一棵枣椰树下,与工地总监工拉比奥交谈。

拉比奥是个典型的法国南部人,晒得黝黑,说话时手势丰富。两人都说着法语,彭茨的法语带着明显的日耳曼口音,但已相当流畅。

法国人拉比奥从烟盒中取出两支昂贵的法国香烟,递给彭茨一支。彭茨接过香烟,用拉比奥递来的火柴点燃,深深吸了一口。尼古丁的刺激让他微眯起眼,嘴角露出一丝满意的笑容。

“这批又是一千名劳工,都是从我们在非洲的殖民地精挑细选的。”彭茨吐出一个烟圈,“三个月内我已经给你输送了将近六千人了,这个数字应该让你满意吧?”

马车队前端已经开始卸人。黑人劳工们穿着简单的粗麻衣服,脚上是粗糙的草鞋。虽然他们没有戴镣铐——毕竟名义上是合同工而非奴隶——但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疲惫和茫然。他们排着队下车,由几名手持长鞭的埃及监工驱赶着向营地走去。

理论上讲是可以逃跑的,不过被埃及人抓到就惨了,可能会被放到大沙漠里面干死。

“说实话,还不够。”拉比奥狠狠地吸了一口烟。

“大哥,这还不够啊?”

“你也看到了,工程进度太慢。这些黑人,被埃及人看不起,最苦最累的活都压在他们身上。高温,营养不良,再加上埃及监工的虐待......”他没说完,只是意味深长地摇了摇头。

“我跟你说,这可不行,现在很多记者都在拍呢,你可小心点,要不然等闹大了,可能国际上给法国政府压力,然后再传到你们这,搞不好运河工程救停摆了,懂吗?”

法国人拉比奥撇撇嘴,“停不了,你放心吧。我还不知道,除了奥法两国,还有不少欧洲王室注资了,现在都在等着运河开通那天,股票涨上天,就算这事情是英国人在背后捣鬼也不行。”

工地上传来监工的怒吼声和皮鞭破空的声响。尼古拉斯·彭茨望向远处,只见漫天黄沙中,一群黑人工人正在搬运巨大的石块。他们赤裸着上身,皮肤被烈日灼烤得发亮,肌肉在重负下绷紧。不远处,几个戴着白色头巾的埃及监工正挥舞着长鞭,喊着听不懂的阿拉伯语。

“话是这么说。”彭茨把烟头扔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