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扩军与要钱(2 / 3)
p>
果然,布鲁克男爵从胸前口袋里取出一副金丝边眼镜,小心翼翼地戴上,然后拿起面前的一叠文件。
“但是,”他继续说道,“十五万人的扩军规模,恕我直言,是否显得过于激进了些?“他翻动着手中的文件,“根据这份预算报告,全面更换克虏伯新式后膛炮,以及新组建三个独立炮兵团,预计支出将达到一千三百万弗洛林。此外,部分军队更换新式军装的费用约为400万弗洛林。”
布鲁克男爵的语气依然温和,但话语中的忧虑已经明显可见:“这些开支本就未列入陆军的年度预算。如果再加上扩军十五万人的花费,恐怕会给帝国财政带来相当大的压力。”
“陛下,法国刚刚完成对撒丁王国的吞并(1863年12月完成的吞并,撒丁原本的萨伏伊王室被迁往了巴黎,并没有组建流亡政府),之前有着阿尔卑斯山,现在我们和法国的平原接壤地太大了,我们的国防压力前所未有的大。”
他停顿了一下,啜了一口散发着清香的普洱茶,继续说道:“再看看普鲁士王国,他们的国防开支占据财政支出的百分之三十五以上,而且这个比例一直保持稳定。当然,”他微微颔首,“我并非是建议我们要达到这个水平,只是想请诸位注意这个现实。”
...
“再就是美国,”他放下茶杯,目光扫视着在座的每一个人,“如果帝国要参与英国对美国内战的干涉,即便扩军十五万可能都不够看。北方联邦政府目前的军队规模已经达到惊人的75万人。”
陆军大臣奥古斯特·冯·德根菲尔德一连抛出了“法国、普鲁士王国、美国”三个重大威胁课题,后面又稍稍带上了理论上是自己盟友的俄国人,俄国的军费开支那是出了名的高。
首相布尔伯爵露出了一个和蔼的微笑,试图缓和气氛:“德根菲尔德伯爵阁下,别忘了我们还有预备役部队。上次战争中,他们的表现也相当不错。如果我没记错的话,经过最近的改革,我们现在理论上可以动员约一百万预备役人员。”
“哎呀,首相阁下。”德根菲尔德略显焦躁地用手敲敲桌面,“预备役和正规军之间的差距您是清楚的。训练水平、装备质量都有相当大的差距。更重要的是,我刚才提到的这些国家,任何一个都有能力组建一支不亚于我们预备役的部队。”
他略作思考,提出了一个新的建议:“如果扩充正规军确实困难,那么至少让我们增加三十万预备役部队。这样在战时也能保证一定的机动兵力。”
陆军大臣奥古斯特·冯·德根菲尔德和文官集团的争论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虽然扩军的必要性已经达成共识,但在具体经费问题上,双方各执己见,谁都不愿让步。
看了半天热闹的弗朗茨这时候也该下场了,他轻咳两声,打断了还在继续的争论。
“扩军十万人吧,”他用不容置疑的语气说道,“这个规模理论上也足够应对目前的局势了。至于预备役,暂时维持现状就好。”
预备役部队很重要,但是和正规军还是没法比的。
弗朗茨的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的脑海中浮现出普鲁士军事体系的变革历程:普鲁士曾经高度重视预备役民兵部队,认为预备役民兵在反法战争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然而,总参谋长毛奇将军却选择了一条不同的道路——扩充正规军,延长服役期限,全面改革军制,逐步放弃了重视预备役的传统做法。
后面的历史证明了毛奇的远见。
所以奥地利帝国的未来军事发展也应该以正规军为核心,这才是确保帝国安全的根本之道。
财政大臣布鲁克男爵推了推眼镜,有些忧虑地说道:“陛下,如果按照这个军费开支,明年的基础设施建设可能会受到相当大的影响。威尼斯港口的扩建工程、新规划的东方铁路线路...这些项目可能都要延后或者缩减规模。”
提到铁路,弗朗茨不由得揉了揉太阳穴。铁路问题一直是个棘手的难题。早些年,维也纳政府为了偿还国债,将国有铁路私有化。
但在与撒丁王国和法国的战争中,一些铁路资本家要么犯下叛国罪,要么是法国银行家故意阻碍军队运输。这迫使弗朗茨采取了强硬措施——没收这些资本家的铁路资产,并强迫那些违法者参与铁路改建工程(之前一些铁路轨距不一样,后面统一了铁路标准)。
这就导致了一个情况,铁路建设需要巨额投资,而且可能会与政府产生利益冲突。经历了之前的教训,无论是外国还是本土的资本家都对铁路投资兴趣寥寥,他们更愿意将资金投入到新兴的电力行业这样的“安全项目”中去。
“也许我们可以考虑将西部铁路的特许权授予私人资本?”弗朗茨试探性地提出建议。
“陛下,”首相布尔伯爵立即提醒道,语气中带着几分担忧,“恐怕您忘了上次战争给我们的重要教训——铁路关系到国家战略安全,最好由国家直接控制。这也是为什么自那以后,我们的新建铁路几乎都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