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低效的联盟国与运河(2 / 3)

加入书签

得桌上的水杯都跟着震动,“我们已经有6万名经过训练的士兵了,而林肯手中可能连5万名士兵都没有。我们难道还要坐等他们加强军备吗?现在正是一举拿下华盛顿的最好时机!”

“至于补给,完全可以从当地搜集,我不信他们能把所有仓库全部烧光。”

“不不不,这有悖于我们的宗旨,沃克阁下,我们才是真正把人民放在心上的人,你明白吗?我们不能首先进攻。”

“哦!见鬼!”

...

埃及,西奈半岛,一个被命名为马提亚斯的奥地利帝国定居点。远处沙丘起伏如同凝固的黄色海浪,在炽热的阳光下泛着金光。

在定居点外围仍能看见些许绿洲,零星的棕榈树和灌木顽强地生长着,再往东行进约莫十几公里,便是一望无际的沙漠地带。

“上帝啊,这里简直就全是、全是该死的沙子....连空气里都是沙子的味道!”测绘队长诺特一边咒骂着恶劣的气候,一边笨拙地解开缠绕在身上的纱巾。

他的装扮活像个当地的贝都因人——头戴缠得歪歪扭扭的白色头巾,身上套着宽大的米色防风沙袍,鼻梁上架着一副被太阳晒得发烫的黄铜边墨镜。

他将汗湿的纱巾递给一旁年轻的部下,后者赶紧接过,小心翼翼地叠好。

不远处的定居点入口处一片忙碌。刚刚归来的测绘队成员们正在卸下骆驼背上的行囊和测量仪器,几个穿着当地传统服饰的向导正帮着牵引疲惫的骆驼。定居点里七成居民都是从奥地利帝国各地迁徙而来的移民,他们中有维也纳的商人、蒂罗尔的农民、还有来自佩斯的一些工人。

剩下两成是从俄国高加索地区被移民来的亚美尼亚人和格鲁吉亚人,都是些基督徒,当然宗教派别不是天主教。最后一成则是雇佣的当地向导和工人,这些人原本属于当地的贝都因部落,现在他们的族人都已经被迁移到了奥斯曼帝国。

“怎么样?找到什么值得注意的地方了吗?”定居点总管恩斯特·冯·霍夫曼递给诺特一个裹着羊毛的水壶。他抬手遮挡着刺目的阳光,汗水顺着他那标志性的浓密灰白色络腮胡往下滴。“这鬼天气,温度怕是比我在慕尼黑时高出两倍还不止。据说今天最高能到四十三度。”

诺特迫不及待地接过水壶,咕嘟咕嘟灌了几大口。一些混着沙粒的水从他的嘴角溢出,他啐了一口,用袖子擦了擦嘴。“什么也没发现,长官。事实上,放眼望去除了沙子还是沙子。我已经完成了负责区域的地形测绘,至于地下有什么宝贝,那得等维也纳派来的那些地质专家来探查了。“

西奈半岛的地下还是有着丰富的锰矿、煤、石膏、云母等等,还有最重要的石油,不过可能按照19世纪60年代的技术很难开采。

“对了,对面那些法国佬的运河工程进展如何?”诺特缓过气来,指了指西边的方向。此时落日的余晖已经开始将天际染成橘红色。

“唉。”恩斯特长官踹了一块小石子踢到一颗树上,然后把望远镜递给了测绘队长诺特,“你自己看吧。”

“神神秘秘的,不就是开凿运河吗?我在波西米亚见过的采矿工程比这大多了。”诺特一边说着,一边从口袋里掏出一根来自维也纳的糖果棒,剥开锡纸包装塞进嘴里。他举起望远镜,朝着西边的方向望去。

“呼.....”刹那间,他倒吸一口凉气,墨镜顺着鼻梁滑下一截,“我的老天爷啊。”

诺特喃喃自语,手中的糖果棒差点掉在地上。

“那些工人,都在烈日下暴晒,看起来根本就不像人....”定居点总管恩斯特·冯·霍夫曼慢慢的靠近测绘队长诺特的身边,“这不是活人干的活。”

这是苏伊士运河开工的第三个年头。1859年动工以来,这条横贯沙漠的巨大工程就像一个永不满足的怪兽,不断吞噬着人力。

在望远镜里,密密麻麻的工人像蚂蚁一般在工地上爬动。即使隔着很远的距离,都能听到工地传来的喊声和机械的轰鸣。

但大部分都是密密麻麻的工人用铁锹、铲子等工具人力挖掘,机器数量还是少了些。

“据说已经死了两万多人了。”恩斯特长官叹了口气,从怀里掏出一个棕色的皮质小本子,“大部分都是埃及的农民,他们被强征来干活,没有防护,没有足够的食物和水,就这样......”

“法国佬和埃及的国王都疯了吗?”诺特扯下墨镜,不可置信地说,“这样搞下去,整个运河都得变成墓地。”

“只要这条运河能成,这些人的死就不算白费。”恩斯特也看向那些正在施工的工人,“你要知道,我们现在去亚洲,必须要经过英国人的南非开普殖民地,”

“如果这条运河建造成功,就能连结了欧洲与亚洲之间的南北双向水运,船只不必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大大节省航程。”恩斯特摸着下巴,“我估计大概可以缩短一半的航程距离。”

“到时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