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从俄国要人(2 / 3)
人群这才如梦初醒般散开。老人们搀扶着步履蹒跚地往家走,孩子们不明所以地追问父母,得到的只是沉默的泪水。一位婆婆跪在雪地上,颤抖的手摸索着要带走的东西:一个圣像,几片发霉的面包,还有大儿子参加过克里米亚战争时留下的一片肩章。
“快点!”一个年轻军官不耐烦地用枪托敲打着篱笆,“别以为我们真的会给你们三小时!”
最后通牒命令的下达,很多人分配出人手眼含着泪,回到家里尽量拿一些东西。
斯皮佐夫中校站在村口的高处,不时看看怀表。他穿着自己从圣彼得堡带来的军服,科斯托亚将军则在一旁阴沉着脸,八字胡因怒气而微微抖动。
就在人们陆续拖着简陋的行李聚集到村口广场时,一声尖锐的哨音划破天际。几个士兵举着火把出现在村子的各个角落。随着一声令下,火把被扔进干燥的茅草房顶。
一颗火苗的出现,之后熊熊烈火,这座村庄开始燃烧起来,“不!”凄厉的哭喊声此起彼伏。有人想冲回去抢救些什么,却被士兵们用枪托推搡回来。火势在干燥的东风中迅速蔓延,黑烟升腾而起,遮蔽了杨光。
就在斯皮佐夫中校指挥着人准备朝着斯塔夫罗波尔前进的时候,有几个人急火火地骑马赶来了。
领头的传令兵勒住马缰,立刻向科斯托亚将军行了个标准的军礼,“科斯托亚将军,”传令兵气喘吁吁地说,“巴雅廷斯基亲王殿下的紧急命令——这批人要改道去波季港口!”
科斯托亚将军的脸色顿时变得铁青。他为了等这些“叛徒”收拾东西,已经浪费了整整三个小时。但斯皮佐夫是圣彼得堡来的,他也不能多说什么。
科斯托亚将军的脸色更加难看,咬牙切齿地问道:“为什么改变计划?我们的目标是先去斯塔夫罗波尔的收容营,那里早就已经准备好了。”他的声音里带着压抑的怒气。
“将军阁下,这是总督巴雅廷斯基亲王的命令书,还有德米特里·阿列克谢耶维奇·米柳廷将军的联合签名。”传令兵从马鞍上的皮包里取出一份盖着鲜红火漆印的公文,然后指了指旁边也在擦汗,穿着马裤、马甲和大衣有些文雅的中年人,“这批人事实上要交给这位基斯林先生,他将负责这批人的后续安置。”
基斯林先生穿着一身欧式马裤和剪裁精良的深色大衣,与满身尘土的军人们形成鲜明对比。
他用手帕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用带着口音的俄语对着这位科斯托亚将军伸出手,“将军您好,我是比约恩·冯·基斯林,来自奥地利帝国的布拉格。”
“奥地利人?为什么?”科斯托亚将军虽然疑惑,但还是伸出他那毛茸茸的大手与对方相握。
“将军,借一步说话。”基斯林先生做了个请的手势,待科斯托亚将军靠近后,压低声音说:“将军阁下,我们已经和贵国政府达成协议,这些人每人15卢布,不分男女老幼,全部卖给了我们奥地利帝国做劳工。”
“您想啊,”基斯林先生循循善诱道,声音圆滑得像抹了油,“把这些人送去西伯利亚,沿途要耗费多少粮食和费用?正好我们奥地利现在急需劳动力。这可是双赢的买卖——贵国得到了资金,我们得到了工人,岂不美哉?”
之后站在不远处维持秩序的斯皮佐夫中校一回头,刚好瞥见基斯林先生掏出一块金质的小玩意,闪闪发亮,不着痕迹地塞进了科斯托亚将军的怀中。
“这是维也纳最好的制表匠人制作的,“基斯林先生神色自若地说着,“一点小小心意,不成敬意。”
基斯林先生谦虚的说道:“我们在这里还要您多多照顾,希望我们合作愉快,将军阁下,去波季港口也节省您的时间,对吧。”
科斯托亚将军下意识地捋了捋他那标志性的八字胡,眯起浑浊的眼睛打量着这位衣着考究的布拉格绅士。
察觉到将军的迟疑,基斯林先生立刻从皮包里取出一份厚实的文件:“将军请过目,这是详细的人口清单。三艘蒸汽货轮已在波季港待命,可直接将这批人运往的里雅斯特港。”
科斯托亚将军接过清单,目光在那工整的德文和俄文对照上扫过。当他看到文件底部的总督印章时,紧皱的眉头稍稍舒展。没人敢在高加索这样愚弄俄国军队,也许是他太多疑了。
“您瞧,”基斯林先生指着清单底部的数字,“按照15卢布一人的价格,除了您这里,还有其他地方的一些人,这批人总共值8700卢布。考虑到运送到西伯利亚的成本和时间,这笔交易对双方都很划算。”
“沙皇陛下也早就同意了,事实上,没有他点头,我们哪敢啊。”基斯林先生又压低声音说道,“您放心,不是“私下”行动。”
科斯托亚将军又审视了一眼这位“绅士”,语气中带着几分讥讽:“就这么定了。您想对这些'货物'说点什么吗?想必他们也不会真的去维也纳和布拉格吧,你们应该也不缺什么劳动力。“他感觉怀中又多了件物事,心想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