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硝化甘油与诺贝尔(1 / 4)

加入书签

修建铁路时最棘手的难题莫过于遇到的天然屏障,比如嶙峋的巨型岩石,或是横亘在路途中的巍峨群山。在陡峭的山地上修筑铁路不仅危机四伏,更是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工人们要用手持的锤子和凿子一点点凿穿坚硬的岩石,几十个人忙活一整天,可能只能前进几英尺。

1859年那会儿,有效的爆破手段还未普及,各国修路的进度都慢得令人抓狂,就连奥地利帝国采用分段施工的方法也收效甚微。

一条穿越阿尔卑斯山的铁路线往往需要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竣工,这对急于完善交通网络的弗朗茨来说简直是难以忍受的煎熬。

不过,这个令人头疼的问题1860年元旦那天迎来了转机-性能稳定的硝化甘油炸药终于问世了。

弗朗茨清楚地记得在化学课又或者是历史课上介绍过诺贝尔发明的炸药,将硝化甘油加入了硅藻土作为添加剂。

这种多孔的硅藻土借助毛细作用将硝化甘油吸附在内部空腔中。这一创举使得危险的液态硝化甘油转变为稳定的固态,不仅大大提高了安全性,还便于制成易于使用的塑性炸药。

另外,在弗朗茨的记忆中还有一个闻名世界的炸药——TNT。有句工地上的名言,安全第一!安全第一!还TM的是安全第一!

这句口号可不是白说的。TNT稳定性极佳,即便用火烤也纹丝不动,只有在特定的雷管或火药引爆下才会释放惊人威力。可惜的是,弗朗茨对TNT的具体合成方法一无所知,只晓得这个响亮的名字,以及它最初是被用作黄色染料这个有趣的历史。

于是,哈布斯堡家族人才基金会被命令寻找发明黄色染料的化学家并且购买相关专利,测试能不能用于爆破。那些对化学一知半解的贵族们面面相觑,但谁敢质疑皇帝的命令呢?

得到这个消息的负责人路德维希·维克托·约瑟夫·安东大公——弗朗茨最小的弟弟,一边在文件上签字,一边暗自摇头,同时他觉得自己的哥哥可能又神经错乱了。

自从战场归来,弗朗茨对待家人的态度变得异常热切,路德维希·安东大公觉得可能太热情了,而且时不时就会提出一些匪夷所思的要求。比如有一天突然问起家族中有没有人去过遥远的东瀛,或者谁精通神秘的占星术。

这些怪异行为让宫廷里流传起各种猜测。有人说皇帝在战场上遭受了严重的头部创伤,有人则暗示他可能被某种神秘力量附身。但无论如何,没人敢公开质疑——毕竟,他还是那个带领帝国获得前所未有胜利的英明君主。

路德维希·维克托·约瑟夫·安东大公按照记载是一个同性恋者,呃,作为一个穿越自21世纪灵魂的弗朗茨,对此保有尊重。

不过据他从一些历史书籍里了解,路德维希大公选择这条路或许是对皇室条条框框的无声反抗。虽然这个说法真假难辨,但弗朗茨还是善意地为这个弟弟安排了一个体面的职位——管理哈布斯堡家族人才基金会。这个位置既不太引人注目,又能让路德维希发挥他的才能,接触各种有趣的新思想和人物。

弗朗茨还颇有深意地为他配备了三位年轻貌美的女性贵族担任秘书。这一安排有试探的意思,因为现在才17岁的大公可能还未形成后来的性向。那三位小姐都是精心挑选的:一位是文学院士的女儿,才思敏捷;一位是退役将军的孙女,性格活泼;还有一位是外交官家庭出身,善解人意又能言善辩。

弗朗茨曾半开玩笑地对路德维希说:“如果你能从她们中选一位未来的大公妃,我会非常高兴。当然,这只是建议,不是命令。”

要知道,在19世纪的欧洲,尤其是在以天主教为主导的奥地利帝国,同性恋可是个极其敏感的话题。即使是皇室成员,一旦这种倾向被公开,也会面临巨大的社会压力和可能的流放。弗朗茨并不想强迫弟弟改变自己的本性,但他希望至少能保护他免受不必要的伤害和流言蜚语,当然,如果他现在是个正常取向的人更好。

路德维希·安东大公确实干得不错,他成功找到了正在化学家索布雷罗工作室研究硝化甘油稳定性问题的诺贝尔。追溯到1846年,都灵的化学家索布雷罗首次发现了硝化甘油,但这种物质极其不稳定,稍有震动、受热或受压就会引发剧烈爆炸。有位英国工程师就因为运输这种危险物质而丧命于一次意外中。

这项发现引来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但最终只有阿尔弗雷德·诺贝尔成功研制出了稳定的硝化甘油炸药。不过在这个时空里,诺贝尔的发明被弗朗茨巧妙地“借鉴”了,军事科学院根据他提供的模糊概念提前完成了相关实验。

往好处想,诺贝尔先生的弟弟埃米尔这次不会在实验室爆炸中丧生了。

弗朗茨后来还是诚意满满地将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先生请进了军事科学院担任特别顾问。

初次见面时,他对这位瑞典科学家说:“先生,您的才华不应该被单一的发明所限制。我相信在奥地利,您会找到更广阔的舞台和更丰富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