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陆军裁军,海军建部(2 / 3)

加入书签

便已明白这个议题怕是无法继续深入讨论了。

“咳咳,”弗朗茨清了清嗓子,面色温和地说道:“德根菲尔德伯爵阁下,那就按照文官们提出的方案,维持三十五万的军队规模吧。”

事实上,弗朗茨原本还打算将军队裁减到二十五万,但考虑到可能爆发的战事,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另外,您千万别忘了,帝国军队现在还肩负着一项更为重要的使命,”弗朗茨轻轻敲击着桌面,语气严肃起来,“关于军队的语言统一问题,我之前交代您准备的军队语言教育工作进展如何了?”

“陛下请放心,”德根菲尔德伯爵恭敬地说道,同时从文件夹中取出一份白色封面的档案,“事实上,为了确保军队指挥语言的统一,我们早就开设了德语...啊不,是帝国语课程。我们已经精心挑选了1876名适合转任军队语言教师的军人,这些人都品德高尚、勇敢正直,最重要的是,他们都怀着满腔热忱愿意为帝国承担这项重任。”

“另外,帝国皇家战争学校、军事附属教育院等军事院校也会每月定期派遣优秀教师前往各部队进行教学指导,这一点您大可放心。”

“嗯。”弗朗茨一边快速翻阅着文件,一边满意地点头。

“还有一件事,德根菲尔德伯爵阁下,”弗朗茨放下手中的文件,郑重其事地宣布了一个令德根菲尔德伯爵惊得目瞪口呆的决定:“战争部将被重组,分设为陆军部与海军部,而您将出任新的陆军大臣。”

“不不不,陛下,为什么要这样?”回过神来的战争大臣——现在应该称作陆军大臣了——德根菲尔德伯爵连忙追问道,声音里带着几分焦急:“陛下,海军一直都是隶属于我们陆军...啊不,是战争部管辖的啊。”

实际上,战争部就相当于陆军部。由于奥地利帝国的海军规模实在太小,甚至在几年前还不如撒丁王国的海军实力。

奥地利帝国的海军长期受到陆军的掣肘和控制,就像之前陆军上将弗朗茨·格拉夫·冯·温普芬将军曾出任过奥地利帝国海军司令一样。

这一点倒是和俄国很相似,俄国的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缅什科夫将军从陆军退役后不久就被沙皇尼古拉一世任命为俄国海军司令。

这两个典型的陆权国家,其陆军都对海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将军,”弗朗茨瞥了他一眼,打开茶杯,稍微喝了一小口,然后慢吞吞地说,“海军毕竟是个独立的军种,而且,现在世界在不断地变化,帝国的未来是需要走向海洋的,而不是仅仅只拥有陆地。”

“您尽管放心,这6912万弗洛林的预算都将归陆军部所有,“弗朗茨一边轻轻用修长的手指敲击着精致的描金瓷杯,一边说,“这样应该就没什么问题了吧?至于海军部的预算问题,帝国政府还在继续讨论中。”

弗朗茨这是在给德根菲尔德伯爵一个安慰奖,要知道按照原计划,奥地利帝国的海军本应从中分得一笔可观的军费的。

“遵命,陛下。我会尽快完成战争部的重组工作。”面对态度坚决的皇帝,德根菲尔德伯爵只得点头应允。

他心里暗想,这些年来陆军压制海军的种种行径恐怕已经被发现了。

说起来也不能算是蓄意打压,毕竟奥地利帝国向来是以陆军立国,所以分配给海军的军费自然就少之又少,连海军司令都由陆军将领担任,可想而知。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弗朗茨皇帝的弟弟马克西米利安大公接任奥地利帝国海军司令之后才略有改观。在获得弗朗茨的首肯后,战争部终于增加了一些用于造船的军费拨款。

“陛下,”布尔伯爵恭敬地递上一份文件,“马克西米利安大公现在应该已经抵达的里雅斯特了。这是他此前推荐的海军大臣人选。”

文件上清晰地附着照片和详细的个人履历。

路德维希·里特·冯·福茨。

....

的里雅斯特皇家造船厂内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这里的工人们正搬运着木材,建造着名为格拉多号的蒸汽护卫舰。

马克西米利安大公在担任奥地利帝国海军总司令之后就获得了弗朗茨的批准,扩充舰队。

但由于奥地利帝国的造船厂规模难以适应现代战舰的建造需求,经过几年的扩建和改造,才终于建立起了规模可观的船坞造船厂。

如今,的里雅斯特皇家造船厂、波拉造船厂等纷纷开始承接海军舰船订单。帝国现役的骄傲——凯撒号战列舰就是本土建造的杰作,虽然仍是木质风帆战舰的基本构造,但已加装了先进的蒸汽动力系统。

现在世界上已经开始出现了铁甲舰,不是那种全部钢铁制作的,而是保持木制船体基本框架,在外部覆盖铁甲板。

法国下水的世界上首艘铁甲舰“光荣号”,宣告着现在的木质战舰可以被扫进历史的垃圾桶了,马克西米利安大公也知道这点,于是他在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