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俄国代表团与公务员录取名单(2 / 3)
议着实让弗朗茨有些意外。当下俄国正在大力呼吁改革,特别是废除农奴制,但因阻力重重一直未见实质进展。他原本以为俄国会等待农奴制改革完成后再处理罗马尼亚问题。
不过转念一想,如果能通过占领瓜分多瑙河两公国获得胜利的声望,或许也能为推行改革开辟新的道路。
英国、法国这会是绝对不可能再帮奥斯曼帝国挡枪了,想不敢想,只要政府有人敢开这个口,肯定会被国内的反战人士用选票拉下台,毕竟克里米亚战争的伤亡太大了,两国的国内民众又没有任何好处。
况且,如果奥地利联合俄国出兵的话,英国、法国也需要掂量掂量能不能打过,打得过都要被骂死,打不赢更是难以收场,这对于英法的政客来说是一件有魄力的事情。
“但是,陛下,”巴拉宾男爵的语气突然变得凝重,“我们不得不承认,如果英法像上次大战那样介入,恐怕又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这绝非我们所愿。”
“因此,我们希望能与贵国和奥斯曼帝国共同商议此事。”巴拉宾男爵的这番话着实让弗朗茨吃了一惊。
天哪,俄国人居然开始懂得外交艺术了?
这话说得或许有些夸张,但俄国的外交政策向来是由沙皇的个人喜好决定,因此不如其他国家灵活多变。
而且,历任沙皇给人的印象几乎都是战争战争战争,扩张扩张扩张。
俄国是一个庞大的帝国,他们也不屑于理会其他国家的抗议,也不愿意顾及其他国家的感受。
就像上次克里米亚战争的时候,俄国人在开打之前一点消息都没跟奥地利说,这就让奥地利帝国在外交上陷入了被动的局面,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想当然地以为凭借自己跟弗朗茨的关系和镇压匈牙利起义的功绩可以获得奥地利的支持。
当然,结局大家都知道了,沙皇去世了。
“奥斯曼的苏丹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奥地利帝国外交大臣施默林忽然开口,语气中带着几分思虑,“依我看,他不像是会出卖国家利益的人。”
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确实是奥斯曼帝国一位颇具远见的明君。他颁布的《坦齐马特法令》开启了帝国的改革大潮。
这位苏丹清醒地认识到,帝国最大的威胁来自北方的沙俄,其次是国内非穆斯林群体的问题。他通过新的法律改革,试图将非穆斯林和非土耳其人更深入地融入奥斯曼社会。
然而从长远来看,这场改革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
更糟的是,给予非穆斯林臣民广泛特权的做法引发了新的不满,使国家再度陷入混乱。
如今的罗马尼亚联合公国虽然实际上已经脱离奥斯曼统治,建立了自治政府,但名义上仍是奥斯曼帝国的附属国。
“陛下,这是我们外交大臣戈尔恰科夫亲王的意思,”巴拉宾男爵轻啜一口红茶,小心翼翼地放下精致的茶杯,“罗马尼亚联合公国实际上已经处于独立状态,与奥斯曼几乎没有实质联系。如果我们能以适当的金钱或领土交换,获得两国对罗马尼亚联合公国的统治权,这无疑是笔划算的交易。”
“是的,这很划算。”弗朗茨若有所思地点头。如果能以这种方式解决问题,至少在法理上无可指摘,想必英法那边的阻力也会小得多。
“陛下,我们希望能和您的人组建一个联合代表团去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加加林亲王用沙哑的声音说道,他微微眯起那双锐利的眼睛,审视着面前的奥地利皇帝弗朗茨。
这位皇帝明显比前几年看见的时候成熟了很多,这已是第二任沙皇表达的善意,若再次遭到拒绝,俄国恐怕就不得不认真重新评估与奥地利帝国的关系了。
“可以。”弗朗茨略微侧身,与外交部长施默林和贸易部长格奥尔格·冯·托根堡低声磋商片刻后,郑重地点了点头,“关于价格和土地的问题,我们大可以从容与苏丹商议,时间还很充裕。”
加加林亲王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给巴拉宾男爵使了个眼色。
巴拉宾男爵利落地从随身的精致公文包中取出一份厚实的文件,将其分成数份,恭敬地递给在场各位大臣。
“陛下,关于奥地利帝国提出的关税同盟提议,我们诚然无法参与。但若谈及相关的贸易条约,我们倒是可以坐下来好好商讨。”
弗朗茨在心底暗暗松了口气,果然如此。
在俄国尚未解决国内棘手的农奴问题之际,他们又能有什么办法化解当前的债务危机呢?
其实选择有三:首先是发动战争,转移国内矛盾,掠夺财富,这向来是历代沙皇的惯用伎俩,而今他们已将目光投向了罗马尼亚联合公国;
其次是煽动反闪米特主义,这在俄国由来已久。自十八世纪瓜分波兰后,俄国获得的波兰领土上聚居着大量犹太人,这也开启了俄罗斯历史上第一次系统性的反闪米特运动。毕竟这些人虽然富有却没有自己的国家,又是异教徒,更缺乏足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