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毛熊很开心,到账了与奥地利所得(3 / 4)

加入书签

/p>

他顿了顿,然后建议道:“我认为我们可以考虑采购十万支,优先装备给我们的精锐部队。这将大大提升我军的战斗力。”

奥地利帝国目前正在进行新一轮的武器装备更换,更换成后装步枪是大势所趋,还有火炮,也要淘汰一部分。

那么,总不能还和之前一样销毁或者放在仓库里吧。

弗朗茨就想到了这个方法,后世的体验式营销,类似于“先用后付”。

他送给亚历山大二世的这几万支步枪一方面可以提高俄国的好感度,另一方面就是让他们亲身体验产品的品质和价值。

弗朗茨可不信俄国的近卫军用惯了先进的洛伦茨步枪之后还愿意回去用自己那老掉牙的滑膛烧火棍。

俄国有着庞大的军火市场,这就是奥地利军火打开国际销量的第一步。

另一个潜在的大客户则是美国南方各州,虽然现在还没和联邦政府闹掰,但这是迟早的事情,可以先让红脖子们买几支回去看家护院用,为日后爆发的内战提前布局。

火炮也同理,就算奥地利的火炮不如法国的线膛炮,但是还是世界先进水平,扔进国际军火市场照样一堆人买,这可就算是一笔可观的收入可以用于武器研发。

“呃。”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看向自己的财政部长亚历山大·克尼亚热维奇,眼里满是期望。

步枪算是消耗品,如果能再采购十万支,加上弗朗茨送的五万支,可以组建一支十万人的精锐部队,用于以后对外战争或者镇压起义。

然而,克尼亚热维奇大臣的脸色却阴沉得像西伯利亚的寒冬。他冷冷地提醒道:“陛下,恕我直言,您似乎忘了一件事。奥地利人虽然慷慨,但也只送了我们一百万发弹药和些许火药罢了。”

说着,他瞥了一眼一旁的战争大臣苏霍扎内特将军,语带讥讽地补充道:“就算火药可以用我们自己生产的,那弹药呢?还不是得向奥地利人买?这可是一笔天文数字啊!若您执意再添购十万支,那我看这财政部还不如直接并入陆军部算了。”

苏霍扎内特将军自然不甘示弱,立刻反唇相讥:“哼,要是财政部的金库现在已经空得能跑老鼠了,我倒觉得不如让别人来管理更妥当些。”

眼看两位大臣剑拔弩张,一触即发,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轻咳一声,及时制止了这场即将爆发的口舌之争。

“五万支,”沙皇一脸肉疼地说道,“我自掏腰包出一半。至于弹药问题,派人去维也纳和弗朗茨好好商量商量。别忘了,帝国军队上次吃败仗,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武器落后。至少要让我们的近卫军用上好枪啊。”

财政大臣克尼亚热维奇虽然脸色难看,但也只得勉强应承下来。

没钱啊,关键是没钱,而俄国内阁的共识是只要解放了农奴,帝国就会有钱了。

然而,这谈何容易?那些视农奴如命根子的贵族们,怎会轻易放弃自己的特权和土地?

这项艰巨的任务一直落在内政大臣谢尔盖·斯捷潘诺维奇·兰斯科伊的肩上。他和内政次官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米柳京为此四处奔走,但目前收效甚微。

“还有一事,陛下。”财政大臣克尼亚热维奇微微欠身,“先前英国人曾来找我们谈判贸易条约,但出于国家利益考虑,我们婉拒了。鉴于目前俄奥关系日渐密切,我们不妨与维也纳商讨签订贸易协定。这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我们的财政状况。”

亚历山大二世若有所思地沉吟片刻,随即说道:“可以,就这么办。让帕维尔·帕夫洛维奇·加加林亲王作为特使前往维也纳,全权负责这些事宜。戈尔恰科夫亲王刚刚启程不久,就不必打扰他了。”

“说起来,我们在维也纳的大会上可谓是大获全胜啊!把套在我们脖子上的枷锁卸去了大半,”亚历山大二世忽然爽朗地大笑起来,眼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戈尔恰科夫亲王和在座诸位功不可没。待亲王归来,我定要设宴款待大家,好好庆祝一番!”

“谢陛下。”几位大臣恭敬地欠身道,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

“陛下,第一批来自法国和英国的战争赔款已经到账了!”财政大臣布鲁克男爵兴奋地报告,脸上的笑容如同现今维也纳的阳光般灿烂,“整整5000万弗洛林,已经安全地存入了帝国金库。”

现在金本位制逐渐流行的时代,奥地利帝国、俄国是银本位制,英国已经确立了金本位制,法国则是金银复本位制,一口气拿出7亿弗洛林价值的黄金或者白银储备是不可能的。

因此,法国和英国将在未来三年内分期付清这笔巨额赔款。

“我敢打赌,我们亲爱的财政大臣从今以后再也不会因为国库空虚而失眠了,哈哈哈!”弗朗茨皇帝也难得开起了玩笑。

为了维系帝国的运行,布鲁克男爵这位财政大臣当得可真是苦,历史上为了弗朗茨战败背了黑锅,最后自杀明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