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四章 回家的路(2 / 4)

加入书签

    按照乡修会的估算,每50到75天可以修建一公里乡路。

    一年两三个月农闲,外加平时零零散散的时间,手脚麻利点两公里不算太难。

    况且有的路是相对完好的,不需要太过分的重建,只需要重修一下就行。

    这一路走来,卡勒却是能清晰看到村民们修路的几个阶段。

    首先看到的,是最后完成的木板铺设。

    毕竟山区运送石料太困难,这防水的铁木杉的木板正好拿来顶个两三年。

    两名穿着粗麻坎肩的老村民,露出排骨胸,将5厘米厚的木板横向排列在地面。

    小孩子们提着木桶,将薯根浆糊、打成胶状的史莱姆胞衣与石灰沙拌在一起,制成简易石灰浆。

    然后再拿着猪毛刷子,将灰白色的石灰浆刷在木板表面,并填入木板缝隙。

    这是修路的最后一步。

    再往前走,就能看到十几个肌肉轮廓鲜明的妇人,扒着藤筐,往脚踝深的路面倾倒砂砾。

    几个稍瘦弱妇人,就会用木刮板,将路面刮平,接着就是驴骡拉着石碾子摁实路面。

    这些衣衫单薄、汗流浃背的妇人看到卡勒经过,不仅不惊慌,还朝着年轻的卡勒吹起了口哨。

    “那个骑骡子的,我看到你看我了。”

    “军官弟弟,下来,姐姐送你羊奶喝。”

    这可叫卡勒闹了个大红脸,赶紧催促着骡子加快脚步离开,只留下身后的嬉笑声。

    这山地女人是和平原不一样啊。

    擦了一把额头的汗,卡勒还没抬头,便听到了整齐的号子声。

    “咿!”

    “呀!”

    地面在微微震动。

    八根绳索系在木锤上,绳索一端连在长木棍上。

    古铜色肌肉的年轻男人们,像是打麦子般整齐抬起木棍,那巨大的木锤就升上半空。

    他们再猛地放下,木锤便轰然砸落在地,将原先松散的黏土夯实。

    四个大木锤轮番砸下,路基硬是砸沉下去一层。

    在修路的最最前线,便是伐木工们在砍伐道路两旁的铁杉木,用来切割木板。

    除此以外,他们还担当着清除灌木与杂草的任务。

    这样的一条道路大约3到4米宽,最多能容纳两辆马车或四匹马相向而行。

    对于大一些的城镇可能稍显不够,但对于乡村地区而言却是相当宽裕了。

    “这修路,百户区自己能承担的起吗?”卡勒忍不住好奇。

    “承担的起啊,修路的粮食支出可以用公库,反正从明年开始,除非再有外敌入侵,否则三年不纳粮,不需要留太多存粮。

    至于砂砾和石灰,平日大家忙完农事回家的时候,自己捡一筐子回家,积少成多。

    工钱从羊毛收益里出,修好了路,纺织户们买卖羊毛纺线更方便,节省不少钱。

    而且去乡郡修会买驴骡和工具,基本不要钱,付个运费就行了。”

    听到驴骡只要付运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