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九章 有内鬼?(2 / 3)

加入书签

队中,本来就存在大量的平原派贵族,这幅景象说不定就是政治斗争的结果。

    只是如果归咎于政治斗争的话,难道他们不知道,一旦墨莉雅提返回,他们所做的一切便成徒劳了吗?

    感觉哪里不对劲啊……

    马丁看着沉思的霍恩,忍不住打断发问道:“专制公殿下怎么想的?居然会发布这样的命令。代专制公阁下(赫曼)怎么想的?居然真的执行了。”

    凯瑟琳道:“这种办法本质没什么问题,都是强行压制反对派嘛,简单粗暴但有效。”

    “从墨莉雅提的财政出发,你就能分析出来为什么了。”霍恩早就和枢密僧侣与茜茜等人分析讨论过。

    千河谷战争历时两年,结束于帝国历1446年的3月。1446年剩下的时间,大多用于清扫残党和改革基层,两方势力几乎都没有收入。

    至于从教会与贵族手中扒来的钱财,大部分都用作了恢复经济与民生。

    要知道,千河谷战争期间,对民生的损害可是相当大。

    只用了9个月就恢复了战前七成,还顺带完成了百户区化,投入的资金绝不算少。

    霍恩与墨莉雅提是在1447年才算是正式主政。

    根据茜茜与霍恩的推算,墨莉雅提1447年全年大概获得了10万金镑左右的收入。

    这是总量上的,具体来算,墨莉雅提能够调用的估计有6到7万金镑左右。

    期间墨莉雅提又在编练铁拳战团与山地骑士团等一系列新军,还要安置山地移民。

    简单来说,7万金镑不仅没够,还掉了墨莉雅提打下夏绿城积攒的10万金镑。

    当然,这件事上霍恩也有不小的责任。

    大部分烧钱的基建计划都是他提出,在这方面,他有点太激进了。

    其中不少建设,都是十年二十年甚至五十年才能有成效的未来投资。

    最经典的例子,就是霍恩强行推行的城镇公立教育与义务教育,起码二十年后才看到成效。

    学校、港口、市镇、道路、水闸……大量的金镑流入民间。

    毕竟想要建立圣联统一市场,除了批量生产和制度法规外,基础设施同样是不可缺的一环。

    至于霍恩从黑蛇湾与战争中赚取的钱,很多都拿去支援了黑蛇湾本土财政。

    更多的则是要留在手里做准备金以及应对未来可能的资金流断裂。

    不能老是靠债券啊。

    所以说,墨莉雅提手里能用的钱本来是不太多的。

    战争债券的还款,实际是要从霍恩的羊毛贸易中分一杯羹的,即墨莉雅提卖羊毛给霍恩赚钱。

    好在债券是两年期的,可以等到明年再还,从国税里扣。

    但明年莱亚人就要入侵了,更是要用钱的时候。

    再延期的话,就进入战争时期了,还款遥遥无期,谁知道千河谷能不能赢?

    所以买债券的人,宁愿八折甚至半价购回,都不愿延期。

    就怕延期延着延着,债券就变成废纸了。

    在债券购买者眼里,“延期”和“不还”是画等号的。

    这时候就得有一笔急用的现金投入,先稳定住局势与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