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崇拜(2 / 3)
哟~炖肉啦?隔老远就闻着肉香了!”
回到家,吕老汉先把水壶里边儿的凉白开倒进碗里,一连喝了三大碗的凉白开才觉的活了过来。
“是小海买的,我说给他钱他不要……”
吕奶奶在灶台旁边弯着腰,把锅边儿贴着的饼子都铲下来,拾到篦子上;又把炖菜盛到盔子里。
男孩刀子很懂事,垫着湿毛巾,赶紧把盛着炖菜的盔子端到桌子上。
另外两个女孩,一个男孩也都帮着端碗,拿筷子,搬板凳等等。
吕老汉家并不是在炕上吃饭,而是在堂屋的地上放上矮桌,周围摆上小板凳,坐在小板凳上吃饭。
吕老汉神色复杂的看了许大海一眼。
他性格倔强,自尊心强,不太愿意受人恩惠。
但家庭条件实在艰难,看着孩子们望着盔子里的肉菜一个劲儿的吞咽口水,心里又对许大海升起一抹浓浓的感激。
要不是许大海,他家也就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上一点点猪肉了,一次也就一斤左右。
“来,小海,咱俩喝几杯!”
吕老汉提过一大壶散搂子,另一个小孩子识趣的把碗推过去。
吨吨吨~
清凉的酒液被倒进了碗里,淡淡的酒香缓缓飘了出来。
“小海是有大本事的人,你们几个小家伙要像你们的小海叔多学习,知道不?”
听了吕老汉的话,饭桌旁边的两个小男孩和两个小女孩齐齐点头。
扭头满眼崇拜的看着许大海,似乎都把他当成了偶像。
这下子到是整的许大海有些不好意思了。
自己很厉害吗?好吧,确实很厉害。
晚上天空飘落了一些小雨,淅淅沥沥的,寒气透进屋子,许大海不由的裹紧被子。
不过在第二天早上的时候雨就停了,乌云缓缓散开,一缕缕的阳光照进小院子。
上午9点半的时候,苍楠县药材公司的员工终于过来了,开来了一辆东风140。
第二天上午众人又去外城转了转,下午的时候就坐火车回老家了。
况且况且况且——
坐在老旧的绿皮火车上,小舅子王仁庆抱着装着从燕京买的一些小零碎的布兜子,感慨道:
“和咱们老家一比,燕京是真繁华啊~啧啧,真好!”
相处了好几天,几人也熟悉了,许业良笑着拍拍他的膀子:
“好是好,物价也是贼贵啊!
在咱们老家吃鱼都不要钱的,河里,沟里,甚至稻田里边儿都有好多鱼。
在燕京呢?鱼肉一斤2块多钱,吃不起啊。”
荣成林,许虎也议论起来,除了鱼肉,其他的各种东西也全都比老家贵,只是有的贵的很多,有的贵的少一些罢了。
众人回到家后,直接受到了家人们的围观。
许大海还好一点,他去关里好多次了,亲戚朋友们也都知道。
其他人就不一样了。
比如许业良,住在隔壁屯子的他的老舅,表弟啥的都专门蹬着二八大杠来看他,就是为了唠唠燕京的情况,满足好奇心,涨涨见识。
时间流逝。
转眼来到1985年阳历9月29日,阴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通化,火车站附近的吕老爷子家。
傍晚时分冷风渐起,吹的房檐上的塑料布哗啦啦作响。
尘土漫卷,非常牙碜。
“这天阴沉沉的,恐怕是要下雨啊。”吕老太太步履蹒跚的抱柴火做饭,笑着和站在配房门口啃西瓜的许大海搭了一句话。
“是啊,吕奶奶你待会儿啊,我去买些猪肉,咱们晚上炖肉吃吧。”
许大海边吃着西瓜边往外边走,他晚上打算和吕老汉一家一起吃,温馨,热闹。
“你这孩子啊,等一会儿我去给你拿钱,不能每回买肉都让你掏钱啊。”
许大海自然不会要吕奶奶的钱,等老太太回屋取了钱,再追出来的时候,许大海早就没影了。
“真是个好孩子啊~哎~这个世界上还是好人多啊。”
……
西边儿400多米的十字路口位置,新开了一家肉铺,猪肉新鲜,而且同样不要肉票。
生意相当好,肉铺门口聚集了十来个人。
等许大海买了5斤猪肉,慢慢的边往回走边思考着接下来的事情。
“昨天给了孙广才150块,利用他们的东风140卡车运来了2400斤红参。
本来他们是要3000斤红参的,但是我手里边的钱只够买2400多斤红参的啊。
希望苍楠县药材公司的员工快点儿过来吧,早点完成交易早点安心,手里有了钱我才能继续收购红参。”
许大海抬头看看灰蒙蒙的天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