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杨卫国的野望(2 / 3)
纸里面,他打算明天一早就把信连带着40块钱寄回老家。
至于剩下的40块钱,自然是自己存着了。
熄了灯,杨卫国脱了衣服直条条的躺在炕上,看着窗外天空中皎洁的月亮,满怀期待的喃喃自语道:
“一个月70块,10个月就是700块……没准儿我以后攒的钱够多了,也能在东北买一块地,建套房子,再娶个媳妇儿呢?
到时候才算是彻底扎下根来了啊。”
第二天。
一大早的喂好了狍子和笨鸡,杨卫国向许大海借了一辆二八大杠,骑着就去乡里寄信了。
而许大海把燕子窝下边的木头板换了换,随口说了一句:“秀秀,母燕子好像是下蛋了?”
“是吗?”
王秀秀准备中午烙饼吃,再炖一些猪排骨。
大饼配上香喷喷的排骨,再喝上一些排骨汤,想想就让人哈喇子都要往下淌了。
她手上还粘着面粉呢,探头往外看了一眼:“真下蛋啦?有几颗啊?”
“两只燕子都不在,我上去看看去!”许大海瞬间来了兴趣,把梯子搬过来放好了,直接往上爬。
“哎呀你小心着点儿啊,小婷子快出来,你爸要看看燕子窝里有几颗蛋了。”王秀秀连忙帮忙扶着梯子,笑着朝屋里喊着。
这两只燕子从开始搭窝到现在,也有不短的时间了,其实她也好奇里面有没有鸟蛋,到底有几颗。
“来了来了!”
穿着粉色凉鞋的小婷子连忙噔噔噔的从里屋跑了出来,肥肥的大橘猫一蹿一蹿的紧随其后。
“有吗有吗??”
不仅母女俩满脸期待的仰着头看着许大海,连肥肥的大橘猫和四条强壮的猎狗也仰着头。
“有!有六个燕子蛋!真小啊。”
刘爷他大儿媳妇儿“杨二妹”,50来岁,许大海还要叫婶子的人也背着个筐子在这儿凑热闹呢,连忙说道:
“孩子有孝心多好啊,这个真的不难,好学着哩我教你用!!以后我要是砸衣服就去找你去,你可不能不让我用啊,哈哈~”
砸——在北方部分地区的语境里,就是缝的意思。
因为两家关系好,所以刘爷的大儿媳“杨二妹”才会这么说。
对于许大海买缝纫机,老妈其实是非常高兴的。
只是过惯了穷苦日子,总觉的多攒一些钱心里才踏实呢,对于买缝纫机这种“大件儿”,更是慎重再慎重。
没成想许大海一声不响的就买回家了。
把一台缝纫机搬回屋,放在东屋的角落,王秀秀当即就试了试,砸出来的针线细密,特别好用。
许大海又把另一台缝纫机搬到了老妈那院儿。
一路上不少村民好奇的询问是在哪里买的,许大海也都如实的回答,倒是给孙广才又拉了几个客户。
从老妈这院儿往回走的时候,许大海顺路拐进了小卖部,买了几根长方体型的老冰棍儿。
“秀秀,小婷子,吃冰棍儿了!”
“来了来了!”小婷子先从屋里跑了出来,接过撕开了包装纸的老冰棍儿,舔了一口。
“真甜啊!”
王秀秀还在屋里砸衣服呢,原来可能需要缝补一个小时的破衣服,现在几分钟就能搞定,她简直对这个新的缝纫机爱不释手。
“秀秀,吃冰棍吧。”
“嗯呐,这缝纫机确实是好用啊,怪不得都说三转一响呢,确实厉害啊。”
王秀秀俏脸上全是开心之色,看着缝纫机,就像是得到了心爱的洋娃娃的小姑娘一样:
“改天我用毛线织个盖着的东西,盖在缝纫机上,别落的都是土了。”
三转一响——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和收音机。
前三个都有部件儿能转圈儿,最后一个能发出响声。
现在她家不仅凑齐了三转一响,还有了更先进的电视机!所以王秀秀心里美着呢。
“这大热天的就别砸衣服了,歇歇吧,你们娘俩去西屋看电视去吧,我把工钱给杨卫国拿过去。”
许大海一共买回来四根老冰棍儿。
除了他家三口人外,还给杨卫国买了一根,连带着工钱顺道一起给他拿过去。
从房子东边的小路绕到后园子,透过一排排的豆角架,黄瓜架,一眼就看到杨卫国在用大锄耪(pang)地呢。
甜瓜畦里边儿的灰菜,狗尾巴草,蚂蚱菜,蒺藜秧,婆婆丁啥的全都被轻易的耪下来了。
肥沃的黑土地散发着淡淡的湿气与芳香味儿,偶尔能看到一两条蚯蚓。
“卫国,来歇一歇吧,吃根冰棍儿。”
“啊?好啊!”
杨卫国赤裸着精壮的上身,用搭在膀子上的破毛巾擦擦汗珠子,又用鞋底子蹭蹭铁锄的锄面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