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回家,亲人相聚(2 / 3)

加入书签

?咱们乡里的大集上也有棉袄,就没有低于一百块钱的。”

“便宜是便宜,不过我这是回来顺路买的,要是单纯的买棉袄就不怎么值得跑了。”

许大海又端着搪瓷缸子喝了一口热水,说着:

“跑一个来回,光是火车票就花了70多块钱,另外还有吃饭,住宿,倒汽车等等,花费真的不低了。”

“这么贵啊?”

突然。

七妹小花仰着头扯他的被子。

“咋了?皮痒了?”

“哼!没给我买东西吗?都有,就我没有。”小花的声音慢慢弱了下去,带着哭腔似乎是有点委屈。

“哦,还给你们买了糖呢,分一分吧,尝尝南方的糖。”许大海一拍脑袋,把带回来的糖递给她。

小丫头瞬间高兴了,物质匮乏,她看到这种包着糖纸的糖也觉得很新奇,和小香,小婷子分着吃去了。

“喵~”

大橘猫也来凑热闹,踩着猫步走来走去的,用身子蹭,用脑袋拱,总在许大海身边喵喵叫。

伸手撸撸猫。

这时候老爹,爷爷,奶奶,二叔,三叔他们陆陆续续的全来了,都是来看热闹,听稀奇的。

毕竟许家屯的村民,最近这些年连去省城的都没有,更别提去关里了。

大嗓门直接唠开了,最后摆上炕桌,端上菜肴,大家直接边喝边唠。

小鸡炖蘑菇,锅包肉,烧茄子,冻豆腐炖鲤鱼,还有一大份的红烧肉以及几道素菜。

主食则是酸菜猪肉的饺子。

鲤鱼在冬天不多见,而且做的相当好吃,所以众人纷纷夹着鱼肉吃。

一条野生冷水大鲤鱼个头挺大,恐怕有6斤多重吧,完全是一道硬菜啊。

“昨天闲着没事儿去隆兴乡赶大集,看见有人摆着小摊儿卖鱼呢,我寻思着正好好长时间没吃鱼了,就买回来了。”

老叔喝了一口酒,笑着道:

“听他们说是砸的干坑,捞出来不少鱼啊,这一条不算是最大的,还有更大的呢。”

许大海走在大街上,上午的阳光渐渐变的热辣起来,秋老虎开始发威。

东北早就是冬天了,但是浙省这边还是秋天呢。

“45斤的红参,成本是3400块钱,现在卖了7650块钱,这一减就是4250块钱啊!!暴利,绝对的暴利啊!!”

许大海边走边看,还去路边的杂货店买了一些当地产的麻花吃一吃。

名气更大的还是天津大麻花,不过温州这边也有一种小麻花,味道也挺好吃。

许大海没急着往回赶,而是去车站买了去往乐清市柳市镇的票,去

在车站。

每一辆从柳市镇回来的破旧客车上,都挤满了人,每个人都提着大包小包的。

听口音,大部分都是本地的,但也有很多燕京,冀省,鄂省,皖省,川省等等省份的人。

还有的口音许大海也分辨不出来,说的又快,根本听不懂。

“人真多啊。”

看着乌泱乌泱的人潮,许大海头皮发麻,不由的嘀咕了一句。

“哎,小伙子是第一回来吧?”一个老大爷叹了口气,说道:“现在的热闹劲儿与以前比差远了,以前可是有30万的销售员啊,现在才多少啊,哎~”

“30万?夸张了吧?”

“嘿,你这小年轻还不信,你去打听打听……”

老爷子也是个犟脾气,坐上小客车了还换到了许大海身边的座位,喋喋不休的说着。

许大海静静地听着,偶尔问上几句,倒是让他知道了不少信息。

去作坊等等比比皆是。

生产纽扣,针头线脑,老花镜,五金,食品,玩具,笔,衣服鞋包等等。

五花八门,种类太多太多了。

实力强一点的,可能会雇佣几个工人,小一点的,就是夫妻俩,或者是加上家里的老人一起干。

“同质化也很严重,这一路看来,做纽扣的就不下上百个小作坊了。

但是市场太大了,基本上能辐射全国,大量的销售人员靠着手提肩扛,坐着火车,汽车,轮船把货物卖向全国。”

许大海在柳市镇休息了一晚,躺在床上,望着窗外的星星他还在感慨。

华夏太大了,各地的风气和政策是真的不一样。

现在才1984年,其他地方的农村要是有建厂子的,恐怕很快就被逮起来了,倒买倒卖一些小商品还要偷偷摸摸的呢。

但是在这边,几乎就算是公开化的了,官方根本不管。

“倒卖很多小商品其实都能挣钱,但是利润远没有红参高,所以我还是老老实实卖红参吧。”

许大海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下半夜的时候才睡了过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