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问道青城,当世谁为峰?(2 / 3)
”
至相寺方丈双手合十,默认辩经失败。
数日间,“西域明王鸠摩罗,佛法无双”的名号,传遍整个关中武林。
队伍继续南下,途经汉中古褒国寺等地,当地僧人听闻其威名。
早已紧闭寺门,避而不战,这让鸠摩罗感到些许无趣。
进入蜀道,队伍行至千佛崖。
望着崖壁上数千尊历经风霜的佛像,鸠摩罗第一次走下辇轿。
他在这里,遇到了一群守护石刻的苦行僧。
他们不会武功,衣衫褴褛,形容枯槁,可一双双眼睛里,却透着常人没有的平静与智慧。
鸠摩罗再次设下法坛。
这一次,他没有赢。
那些苦行僧不与他辩论高深的佛理,只与他谈论日常的修行。
谈论如何在一呼一吸间感受佛的存在,如何在一啄一饮中体会佛的真意。
他们的言语质朴,却直指本心。
鸠摩罗这才惊觉,自己那足以颠倒黑白、舌战群僧的雄辩。
在这些真正将修行融入骨血的苦行僧面前,竟是如此苍白无力。
三日后,他主动撤去法坛,对着为首的老僧,郑重合十行礼。
“小僧,受教了。”
这是他踏入中原以来,第一次自称“小僧”。
鸠摩罗并未离去,在此地停留七日。
他日夜观摩千佛崖上数千尊佛像的不同手印和姿态。
某个清冷的月夜,他豁然开朗。
他脑海中,《火焰刀》的残缺与《龙象般若功》的滞涩。
在此刻与千尊佛陀的手印姿态相互印证。
无数关隘豁然贯通,竟硬生生将功法补全了数处致命缺陷!
他仰天长啸,声震四野。
实力,再次精进!
……
一月之后,成都府。
昭觉寺,号称“川西第一禅林”,乃禅宗在蜀中的重要道场。
鸠摩罗的队伍,停在了山门之前。
这一次,他没有辩经,而是直接下达战书。
“西域鸠摩罗,欲与心灯禅师,以武论禅!”
昭觉寺方丈心灯禅师,是一位年过七旬的老僧,慈悲为怀,早已不问江湖事。
他本想拒绝,但鸠摩罗步步紧逼,声称若不应战。
便要将“川西第一禅林”的牌匾摘了去。
为了寺院清誉,心灯禅师无奈应战。
午后,大雄宝殿前。
心灯禅师一身朴素的灰色僧袍,静立场中,双手合十,神态安详。
鸠摩罗则从紫铜辇轿上一步踏出,他换上了一身火红袈裟。
整个人气势如虹,与心灯禅师的平和,形成了鲜明对比。
“禅师,请了。”鸠摩罗单手立于胸前。
“阿弥陀佛,施主戾气太重,于修行无益。”心灯禅师叹息。
“武功,本就是杀伐之术!若无戾气,何来威力!”鸠摩罗不以为然,“禅师,出招吧!”
心灯禅师不再多言,缓缓抬起右手,一掌拍出。
这一掌,平平无奇,动作缓慢,正是昭觉寺绝学——《大悲手》。
掌力中正平和,如春风化雨,笼罩向鸠摩罗。
鸠摩罗面露冷笑,不闪不避,悍然一掌迎上。
掌出,空气都变得灼热,正是他新悟的《火焰刀》!
“砰!”
一声闷响,气浪四散。
心灯禅师纹丝不动。
鸠摩罗却觉一股柔韧至极的力道传来,将他刚猛的掌力尽数化解。
甚至还有一股反震之力,让他气血微微一荡。
“好个老和尚!”
鸠摩罗战意更浓,身形一晃,双掌齐出,掌影翻飞。
时而如火焰刀般刚猛炽烈,时而如拈花指般轻灵飘忽。
他将从千佛崖领悟的佛像手印,尽数融入了自己的武学之中。
招式刚猛与精妙并存,变幻莫测。
心灯禅师却始终只用那一套《大悲手》。
他双掌舞动,不快不慢,或推、或按、或引、或化。
无论鸠摩罗的攻势如何凌厉,他的掌力总能将其消弭于无形。
转眼间,已交手数十招。
鸠摩罗越打越是心惊,这老僧的内力浑厚得不可思议,且带着一种包容万物的特性。
自己的火焰刀内力,一沾上对方的掌力,便如滚汤泼雪,威力大减。
“施主,回头是岸!”
战斗中,心灯禅师的声音悠悠传来,“你的武功,功法残缺,已入了歧途。
此刻强行催动,看似威力大增,实则是在燃烧根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