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重返四九城(1 / 2)

加入书签

众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在金戈身上,看其变换成另一个模样,心中满是好奇,却没有多问。

“外公,你现在知道我师门长辈现在在哪吗?”

金戈收拾好心情,继续询问老者。

外公听其问话,神情变得忧虑起来,“秦老道也被下放了,是被当作封建迷信给下放的。

只是去的地方是山西黄河边,听说那里的条件也很艰苦,也不知道现在过的怎么样?”

金戈闻言,心中一沉,接着追问起来,“那你知道他具体地址吗?我想去看看。”

外公沉默片刻,微微颔,“我写信问问,看有没有其他老兄弟知道他的去处,到时候我让报国通知你。”

金戈握紧了拳头,指甲深陷掌心,却浑然不觉疼痛。

“外公,难道我们就真的只能这样干等着吗?总不能让长辈在那里受苦,我们却毫无作为。”

外公看着金戈坚定的眼神,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同时又有着深深的无奈。

“孩子,你的心意我明白。

可有些事,急也急不来。

我们目前能做的,就是先稳住自己,积攒力量。

或许,等日后局势有所变化,我们再寻机行事。”

金戈点了点头,他知道外公说的是实话。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贸然行动不仅可能无法达到目的,还可能会陷入更大的困境。

接下来的日子里,他每天都会抽空来这里一趟,顺便治疗周美琴。

期间,金戈也询问过外公和自家舅舅,能不能想办法从农场走出去,却被二人拒绝。

一方面是现在形势所逼,几人不得不待在这里。

如果贸然离开,背上罪名不说,也会连累如周报国这样的亲属。

另一方面,现在外面局势混乱,出去未必就是一个好办法。

有着周报国的照应,农场虽然艰苦了些,可却能安身立命。

就这样,当金戈来到农场半月期满之后,又多停留了五天,这才离开农场。

刚一出农场,他就迫不及待的回到山谷。

看着众人正忙碌的种植粮食,金戈也跟着一起忙碌起来,顺便等待外公的回信。

随着时间缓缓流逝,天气也逐渐热了起来。

当谷内众人种植完粮食,时间也来到了五月份,金戈终于盼来了回信。

信件是大哥用海东青传递的,里面除了一封书信,还有几张盖有公章的空白介绍信。

当其看见上面师门长辈下放的具体地址时,他不禁感到有些愕然。

只因那地方金戈前世寻找小小的时候去过,还听当地的老百姓说过一些传说。

65年大旱时节,住在黄河边的村民,在清淤黄河古道时,曾现过一只巨大的龟类,称其有三米高,体型犹如一辆大卡车。

后来被拉到村里,一夜之后却突然消失了。

之前金戈没觉得怎样,现在回想起来,弄的不好,那只巨龟可能也是大鼋。

他决定去寻找自家师伯的时候,顺便看能否再找到那只巨龟。

有了线索,他一刻也等不及。

当晚,几人稍微伪装了一下之后,就带着金仁军和姜文易二人,出了山谷。

在林子里穿行了几天之后,三人坐上火车,一路向着四九城奔去。

从哈尔滨到沈阳后,金戈使用自己的红本证件,从沈阳买了三张直达四九城的硬卧上铺车票,一张车票为93元。

至于软卧,就别想了。

现在正是和北边大毛军事冲突时期,乘车限制严格,仅允许行政14级以上干部乘坐。

1969年,从沈阳到北京的上铺硬卧火车票

刚一开始,金仁军第一次出远门,还显得有些好奇。

时间久了,也就慢慢习惯。

一路耗时三十多个小时,终于抵达四九城。

一下火车,三人背上双肩包,金戈手中提着一个由旧衣服改装的手提包,里面塞的满满当当,其余二人都不知道里面究竟是啥东西。

当走出火车站后,金戈带着二人在一家国营饭店,使用全国粮票吃了点吃食后,三人直奔后海刘老爷子的那套四合院。

路上,金仁军咂吧着嘴,一直回味着那红烧肉的味道。

嘴里嘟囔着,“真香,真好吃。”

金戈瞧着自家六哥模样,微微摇了摇头,便不再关注。

待金戈看见那熟悉的四合院时,脑海中一时涌起刘老爷子的身影。

他轻叹一声,眼中闪过一丝追忆。

等其缓过神来,绕到四合院的后门,看见那长着荒草的院墙,一时间又陷入回忆之中。

片刻后,金戈拿出钥匙,打开门锁,缓缓推开后门。

金仁军一马当先,率先一步走了进去。

抬头望了望后院的那棵高大的香樟树和绣楼,好奇的询问着,“小七,这就是你们之前在四九城的落脚点?”

金戈却无心搭理他,感知力展开,探寻这整个四合院的状况。

现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