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架在天上,下不来了(3 / 6)
别人发歌大受好评,而他发同样的歌可能就要被嘲江郎才尽。
确实需要好好思考才能做出决定。
“还是走一步看一步吧,发单曲其实还好,但发专辑确实需要从长计议。”沈倦没想到自己竟然这么快就达到了需要为名声权衡是否发行作品的高度,他觉得这大概就是火得太快而带来的幸福的烦恼吧。
央央金见状也没继续聊下去,于是开启了一个新话题:“然后就是关于金像奖的事情,你和周秋雨凭借《少年的你》,同时入围了今年的港岛电影金像奖最佳男女主角,团队正在公关运作,主办方那边意向很明确,感觉拿奖的几率很大,因为主办方把奖颁给你几乎对所有人都有好处。”
“有这个必要吗?金像奖现在已经没落了,就算拿到影帝感觉也没什么用。”
没有任何贬低拷打的意思。
事实确实如此。
演艺圈绝大多数人趋之若鹜的东西在沈倦这只属于食之无趣弃之可惜的鸡肋。
甚至说难听点
格莱美在他这里也就那样。
因为是他足够牛逼才拿到了格莱美年专,而不是拿到格莱美年专让他变得牛逼。
事实上,他该收获的鲜花、荣誉和掌声,早在他斩获格莱美之前就已经得到了。
所以哥们只有在被念到名字,亲手拿到奖杯的那一瞬间是开心兴奋的,但发表完获奖感言走下台后,那座镀金的留声机立马就变成了实际意义很有限的空杯子。
毕竟每年都会诞生全新获奖者不断更迭的流水奖项,又怎能跟打破历史记录,全球仅此一份的专辑和巡演相提并论呢?
格莱美充其量只是一份外界的认可。
他真正该感到骄傲的对象是他自己。
“有总比没有好,毕竟金像奖就算再拉胯也是华国电影界最有含金量的三金之一,而且如果你能在演员线也取得很好的发展,那么影视作品产生的流量热度也会反哺到你的歌手线,像南韩的IU不就是这样吗?歌手上限比演员高,三栖艺人的上限又比歌手高,我想你应该很清楚这点。”
沈倦不置可否地耸了耸肩。
央央金继续抛出下一个议题:“最后一件事就是《Sisyphus》现在已经快制作完成了,目前还剩最后一首单曲需要找人合作,还是找那个叫麦迪逊比尔的网红吗?”
“人家是正经歌手。”沈倦纠正道。
“但她的网红属性更明显。”
沈倦有点无语:“你不能因为人家没代表作就把人家定义为网红,不然内娱这群流量不全成网红了?你让他们情何以堪?”
这位姐和前段时间同样被沈倦邀请来合作的瓜西一样,都属于欧美超生代中的待爆咖,不过与瓜西不同,啤酒妹属于人红歌不红的类型,虽然发行的作品没什么声量,但在社媒上拥有不错的粉丝体量。
“你说的有道理,所以继续合作?”
“她这段时间又没出什么特殊情况,干嘛把她换掉?”沈倦靠在椅背上伸了个懒腰舒展筋骨,“按原计划继续推进就行。”
(梅根福克斯转世灵童)
四月中旬比起刚刚结束冬季的初春三月,本就炎热的西双版纳明显又热了不少。
这让沈倦彭彭和田姐这仨不怕吃苦,唯独怕热的青壮年劳动力苦不堪言。
一点也不想离开蘑菇屋,顶着炎炎烈日外出干活,一刻也离不开空调的关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