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Alex和他的利维坦时代》(3 / 8)

加入书签

逆精神的Billie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他们,但对成人社会疲沓的少男少女们仍然渴望一处温暖的乌托邦,一个无需愤怒或激进情绪的精神寄托。

    这时,Alex的出现填补了这个空位。

    打从这位华国歌手的消息频繁出现在欧美各大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中开始,他红遍全美乃至全球就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

    2019年的2月底,天气还是冷飕飕的,彼时,社交媒体刮起了一阵风,很多人的网络环境都被一首名为《Blinding Lights》的歌刷屏了,不少人评价:“太上头”。

    几个月过去了,这首歌在欧美头部音乐流媒体Spotify上已有超过十亿的播放量,并成为了最快突破10亿播放量的单曲,而它的演唱者沈倦,也凭借后续发行的专辑一跃成为当代年轻人追捧的icon——

    你听Alex?那你可真酷!

    把Alex与“酷”划上等号,可以看作是Z世代自我认知的一次集合。

    于是,新旧时代的交棒仪式在新偶像的诞生和新标准的建立中缓缓开始了。

    知名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在2018年曾发表过一篇关于Z世代的调查文章。

    文中提到,对待Z世代的关键,是不要以一种刻板目光捆绑他们,这是自我认知非常流动的一代人,他们仍在探寻自我,因此他们也可以被称为身份游民。

    无独有偶,在《纽约时报》发布于19年的一篇报道中,一位Z世代受访者也表示,“自我认知和政治立场一样,是会变的。”这种随性的群体态度,似乎也能看作是一种文化张力。

    而在2019年4月,沈倦入选《时代周刊》百大影响力人物并登上杂志封面,被他的好友泰勒斯威夫特誉为新生代领袖(Next Generation Leaders),真正意义上地接替Jackie Chan成为全新的“华国之光”,这使得他在欧美Z世代中的影响力被几何倍扩大。

    正如米国独立民调机构皮尤研究中心的分析所指,如今的米国有接近五成的Z世代是非白人。

    作为移民群体的后代,一部分Z世代在沈倦身上看见了“异乡人”在米国成功的可能,沈倦远渡重洋在大洋彼岸强势崛起的黑马逆袭故事,也因此被赋予了民族属性的回鸣,成为了许多人的精神寄托。

    虽然“idol”和“icon”都可以被译作“偶像”,但后者却是能代表一种文化,一个群体,甚至是一个时代的存在。

    毫无疑问,Billie Eilish和Alex Shen都已挂上了“Z世代icon”的名誉头衔。

    他们纷纷通过音乐作品和演讲采访,表达了各自的处世态度。这说明在很大程度上,Z世代icon不仅是能唱能跳的娱乐对象,更要充当意见领袖和传声筒,这逐渐成了新时代艺人必须承担的角色功能。

    他们的作品需要展现出态度,而其中传递的价值观,就构成了“明星人设”。

    这么看来,偶像的作品与人格的关联似乎越来越紧密了,但这究竟是王冠的重量还是枷锁的累赘,我们难以找到答案。

    诚然,出生于米国的Billie和出生于华国的Alex都只是观察Z世代的两块切片。

    一面向暗,一面向阳。

    一盒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的巧克力,一碗咸淡刚好温暖人心的鸡汤。

    无论是Billie派还是Alex派,透过他们,Z世代在筑建属于自己的文娱时代。】

    归根结底,竞争格外激烈的欧美乐坛,更新换代的速度可能比内娱流量还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