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昭阳所言(1 / 2)

加入书签

“此处并无他人,老夫便倚仗年岁,与你认真谈一谈!”

老昭阳贵为楚国令尹,其职堪比丞相。

于楚国之地位,仅次于楚王槐。

可以说,老令尹昭阳乃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

历经两代国君,虽实力平平,但根基深厚。

屈家祖地那位灰衣老者,曾传授老昭阳两招。

自此突破两大境界,臻至天位后期。

自那以后,昭阳便有些自傲了。

“秦国将在这几日,派遣使臣入楚!”

老昭阳话锋一转,试探性地询问屈原。

“届时你这位左徒该如何应对,又该如何应变呢?”

“秦乃楚之宿敌,劲敌也!”屈原面色凝重,直言不讳道,“魏国公孙衍四处奔走,再度力促五国合盟。”

“其意在秦国,而楚国正可借机削弱秦国,以除后方心腹大患。”

此语一出。

令身为老师的昭阳悚然一惊,实难料想屈原竟会如此直白地袒露心迹。

于这位令尹昭阳而言,战国局势波谲云诡。

不是你攻我,就是我灭你之国。

世间无永恒之盟友,唯有永恒之利益。

然。

楚国所面临之威胁,绝非仅秦国一国。

可问题在于,屈原如此毫不掩饰且如此迅速地表明立场。

无疑是将楚国立场,置于风口浪尖了。

稍有差池,便会招致秦国及列国的警觉。

幸而此时在场者寥寥无几,再加上楚王槐。

也不过仅三人而已。

昭阳虑及于此,赶忙以师者之尊,训诫于他。

“芈原!邦交恰似征战,万不可与之交底。”

“当相机而动或斡旋,邦交绝非打打杀杀!”

“此点,你身为左徒,想必也心知肚明。”

“芈原谨遵教诲!”屈原拱手作揖,继而话锋一转。

“我王!若局势这般混沌不明,芈原恳请我王顺势而为,厉行变法!”

一闻变法二字,霎时令在场二人面色骤变。

老昭阳手指屈原,本欲启口,却见楚王槐已然起身。

但见楚王槐行至屈原跟前,朝着屈原上下打量。

楚王槐面色凝重,缓声道:“楚国与秦国不同,我想芈爱卿也不愿步商鞅后尘吧?”

楚王槐语气沉稳,以“我”自称与屈原交谈。

这已算是给了屈原极大的颜面。

“若能使楚国如秦国般变法图强,芈原无所畏惧!”

“况且,芈原愿为商鞅,助我楚国昌盛!”

楚王槐道:“你非商鞅,寡人亦不忍见你成为商鞅!”

“你是芈原!”

“芈乃姓氏,屈为氏!”

“你是楚国的芈原,亦是列国没有的芈原!”

屈原闻听此言,神色肃穆,朝着楚王槐恭敬地拱手一礼。

楚王槐微微颔首,岂料话锋突转。

“谈及商鞅,令寡人不禁忆起楚国失地的商於‘商邑’!”

闻得楚王槐所言,屈原沉默不语,然老昭阳却心急如焚。

心焦如焚的昭阳,本欲开口,却又闻楚王槐之语。

“罢了罢了,今日所言之事甚多,改日朝堂再议吧!”

言罢。

但见楚王槐转身离去,心中尽是无奈。

变法?

于楚王槐而言,于楚国变法,实乃难以行通之事。

毕竟,楚国并非他楚王的一言堂。

而是由屈景昭三家共同扶持的楚国。

变法,须得三家同意方可。

且不说屈原带头变法,单说屈氏同意的变法。

亦不论老昭阳身为屈原的老师,便代表昭氏同意的变法。

此皆绝无可能之事。

其背后缘由,实乃令人深思。

老昭阳身为楚国令尹,且为昭氏表面上的族长。

然而,变法之举,却触动诸多利益。

或会引发昭氏幕后之主不满,如此,昭阳则危矣。

况且,屈原亦非屈氏之代言人。

此外,景氏之人不在此地。

他若敢同意变法,楚国恐无明日。

景氏,景笙无论在表面还是在幕后。

皆是景氏之主。

至于屈原所在的屈氏,那就怪了。

共有三位代言人。

外内里。

何为外内里?

外,指的是屈氏在外面之代言人。

通常是代表屈氏钱袋的代言人,并且在楚国庙堂没有官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