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物为引:百年文脉的字护者(一一一)(3 / 4)
一口气,心中有些紧张。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公益活动,更是玄山鉴宝联盟向公众展示实力的第一步。
“记住我们的原则,”陈轩提醒道,“鉴定要专业、客观,不夸大、不贬低。遇到赝品,要委婉地告诉藏友,避免伤害他们的感情。”
“放心吧,”小林微笑着说,“我在拍卖行工作多年,这方面有经验。”
苏晴也点头:“我会注意拍摄角度,不会拍到藏友的正脸,保护他们的隐私。”
上午九点,活动正式开始。办公室的门刚打开,就有几位早已等候在外的老人走了进来。
“你们就是电视上说的那个玄山鉴宝联盟吧?”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大爷问道,手里小心翼翼地捧着一个木匣。
“是的,我们是玄山鉴宝联盟,”陈轩热情地迎上去,“请坐,我们一个一个来。”
老大爷打开木匣,里面是一只青花瓷碗。陈轩戴上手套,小心地将瓷碗取出,放在铺着软布的工作台上。
他先用肉眼仔细观察,然后用高倍显微镜检查釉面和胎质,最后用便携式光谱仪检测了成分。
“怎么样,小伙子?这可是我家传下来的宝贝,据说是明代的。”老大爷紧张地问道。
陈轩微笑着,语气委婉:“大爷,这只瓷碗的釉色和纹饰确实有明代青花的风格,但胎质过于细密,釉面也过于光亮。根据科学检测,它的年代应该是清末民初,是一件仿明青花的精品。”
老大爷脸上闪过一丝失望,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原来是这样,不过没关系,是我祖上留下的,对我来说依然是宝贝。”
陈轩松了口气,他最怕的就是藏友无法接受鉴定结果。他详细地向老大爷解释了如何区分明清青花的特征,并建议他为瓷碗配一个合适的展示架。
接下来的几位藏友带来的也多是近现代的工艺品或高仿品。陈轩都一一做了专业的鉴定,并耐心地讲解相关知识。
中午时分,办公室里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一位穿着讲究的中年女士,她的身后跟着两个保镖模样的男人。
“你们这里是免费鉴宝吗?”女士的语气有些傲慢。
“是的,夫人,”小林迎上前,“请问您有什么需要鉴定的?”
女士从手提包中取出一个锦盒,打开后,里面是一枚硕大的红宝石戒指,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这是我先生送我的生日礼物,我想知道它的价值。”女士说道,眼神中带着一丝炫耀。
陈轩接过戒指,用放大镜仔细观察。他发现这枚红宝石的颜色过于均匀,内部几乎没有天然包裹体,这在天然红宝石中极为罕见。
他将戒指放入光谱仪中检测,结果显示,这枚红宝石含有铍元素,这是典型的人工处理特征。
“夫人,这枚红宝石经过了铍扩散处理,”陈轩如实相告,“这种处理方法会改变宝石的颜色,使其看起来更加鲜艳。经过处理的红宝石价值会大打折扣。”
女士的脸色瞬间变得难看:“你是说这是假的?不可能!这是我先生花了重金从一位瑞士珠宝商那里买来的!”
“夫人,我并没有说它是假的,”陈轩耐心解释,“它仍然是天然红宝石,只是经过了人工处理。国际珠宝市场对这种处理方式有明确的披露要求,如果您的先生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的,或许可以向商家索赔。”
女士的表情缓和了一些,但仍然半信半疑。她留下了联系方式,表示会核实陈轩的说法。
下午两点,活动接近尾声。就在陈轩以为不会再有客人时,一位拄着拐杖的老太太颤巍巍地走了进来。
“小伙子,能帮我看看这个吗?”老太太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包,层层打开后,露出一只小巧的青铜香炉。
陈轩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这只香炉造型古朴,纹饰精美,包浆自然,一看就非同寻常。
他小心地将香炉放在工作台上,用显微镜仔细观察。香炉底部有“宣德年制”四字款识,笔画流畅,刀法娴熟。
“老太太,您这只香炉是哪里来的?”陈轩忍不住问道。
“这是我老伴留下的,”老太太叹了口气,“他生前最喜欢收藏这些老物件。最近家里遇到点困难,我想看看它值多少钱,能不能帮我渡过难关。”
陈轩的心情变得沉重。他知道,这只香炉很可能是明代宣德年间的真品,价值连城。但他也明白,对于这样一位孤苦无依的老人来说,知道真相可能并不是一件好事。
“老太太,这只香炉是一件非常珍贵的文物,”陈轩斟酌着词句,“它的价值很高,但我建议您不要轻易出售。最好是将它捐赠给博物馆,这样既能得到妥善的保护,您也能获得一定的奖励和生活保障。”
老太太沉默了很久,最后点了点头:“谢谢你,小伙子。我会考虑你的建议。”
活动结束后,三人都感到疲惫不堪,但内心却充满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