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物为引:百年文脉的守护者(一O二)(2 / 3)

加入书签

>

窗外的夜色依旧深沉,但陈轩的眼中却燃起了光。明天,玄山鉴宝联盟将正式成立,而这场关于文物守护的战斗,也将在他的带领下,掀开新的一页。他拿起手机,给师父秦老发了条信息:“师父,联盟明天挂牌,一切准备就绪,您放心。”

很快,秦老的回复传了过来:“好小子,记住,鉴宝的初心是守护,联盟的根基是人心。守住初心,聚齐人心,就没有跨不过的坎。”

陈轩看着信息,嘴角露出一丝笑意。他将手机揣进口袋,转身走向展柜——那里放着明天要展出的第一件展品,也是玄山氏最具代表性的藏品之一:一枚唐代的鎏金铜佛。佛身的光芒在灯光下柔和而坚定,仿佛在无声地告诉他:传承未断,守护不止。

第1098章:联盟挂牌日的突况与转机

清晨七点的阳光,刚越过玄山鉴宝馆的飞檐,就被门前熙攘的人群搅得热闹起来。陈轩穿着一身深灰色中山装,站在馆前的台阶上,看着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挂起“玄山鉴宝联盟”的鎏金牌匾,指尖下意识攥了攥——昨夜的匿名信和瓷片还压在心头,但脸上却带着沉稳的笑意。

“陈哥,李警官那边回话了!”小林气喘吁吁地跑过来,手里攥着手机,“他说‘聚宝堂’的线索有了眉目,这个团伙的核心成员藏在城郊的废弃瓷厂,不过暂时没证据,得等我们这边的动静。”

陈轩点头,目光扫过陆续到场的嘉宾:有文物局的老领导,有国内知名的考古专家,还有几位长期关注民间藏物的企业家。苏晴正陪着一位白发老人走过来,老人手里拄着拐杖,眼神却格外清亮——正是故宫博物院的张院长,也是陈轩的鉴宝启蒙前辈之一。

“小张,你这联盟一成立,可是帮我们这些老家伙卸了不少担子啊!”张院长握着陈轩的手,语气欣慰,“现在民间藏物鱼龙混杂,多少藏家拿着真宝贝被说成仿品,又有多少人花大价钱买了假货,你这玄山鉴宝的招牌,可得扛住了!”

“您放心,”陈轩语气诚恳,“联盟不仅会用玄山氏的鉴宝手法,还会结合现代考古技术,绝不让一件真宝贝被埋没,也绝不让一件仿品坑了藏家。”

正说着,人群突然一阵骚动。只见一辆黑色轿车停在馆前,下来两个穿着西装的男人,其中一人手里捧着个锦盒,脸色严肃地走到陈轩面前:“您是陈轩先生吗?我们是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有件紧急的事想请您帮忙。”

陈轩心里一紧,示意两人到旁边的休息室。进了屋,男人打开锦盒,里面躺着一件青釉瓷瓶,瓶身刻着缠枝莲纹,看起来像是元代的青花釉里红。但陈轩用天眼一扫,立刻发现了问题——瓷瓶的釉面虽然光滑,却少了元代瓷器特有的“火石红”痕迹,而且瓶底的落款“大元至正十一年”,笔法僵硬,明显是仿造的。

“这是我们博物馆昨天刚收到的捐赠品,”另一位工作人员急声道,“捐赠人说是祖传的元代瓷瓶,我们馆里的鉴定师看了,说像是真的,可今天早上准备展出时,张教授突然说不对劲,让我们赶紧找您来鉴一鉴。”

陈轩拿起瓷瓶,用指尖轻轻敲击瓶身。真的元代瓷瓶声音浑厚绵长,而这只瓶子的声音却有些清脆,还带着一丝闷响——是胎土不够细腻,烧制时出现了微小的裂痕,被人用现代胶水修补过。他从口袋里掏出玄鉴镜,对着瓶底一照,镜光下,原本看不见的胶水痕迹瞬间显露出淡绿色,像一层薄纱裹在落款上。

“是仿品,而且是近年仿的。”陈轩将瓷瓶放回锦盒,语气肯定,“胎土是用现代高岭土混合老瓷片磨成的粉,釉料里加了化学溶剂,虽然看起来像老釉,但用玄鉴镜一照就能看出破绽。”

两位工作人员脸色瞬间发白:“那……那捐赠人会不会是故意的?我们还登记了他的信息,要不要报警?”

“先别急。”陈轩皱眉,突然想起昨夜的“聚宝堂”线索,“你们记不记得捐赠人的名字?或者他有没有提过什么特别的信息?”

“捐赠人叫刘建国,”其中一人回忆道,“他说自己是做古玩生意的,这次捐赠是为了‘回馈社会’,还留了个地址,说是在古玩城有个铺子。”

陈轩立刻让小林去查这个地址,自己则跟着两位工作人员去市博物馆——他得亲眼看看这只仿品的工艺,说不定能和昨夜的瓷片对上。苏晴留在鉴宝馆主持挂牌仪式,临走前,她递给陈轩一个微型摄像头:“李警官说,如果发现和聚宝堂有关的线索,就用这个记录证据,他们已经在去城郊瓷厂的路上了。”

半小时后,陈轩抵达市博物馆。张教授早已在门口等候,手里拿着放大镜,见陈轩来了,立刻递过一张照片:“你看,这是我们在瓷瓶内壁发现的痕迹,和你之前发给李警官的‘聚宝堂’胶痕照片,是不是很像?”

陈轩接过照片,只见瓷瓶内壁有一道淡淡的黄色印记,形状正是“宝”字的半边——和昨夜那枚瓷片上的胶痕一模一样!他立刻用微型摄像头拍下瓷瓶的细节,尤其是胶痕的位置,然后对张教授说:“这就是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