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2 / 3)
重楼与伏羲之间最大的差距,不在于实力,而在于势力。
伏羲坐下万神朝觐,执掌天纲地维,亦有九天玄女这般存在,整体实力远非重楼孤身一人可比。
得罪了伏羲,对重楼而言同样意味着无尽麻烦。
但即使这样,重楼还是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帮助常胤,只因为他信了常胤所持之道。
这种信任,超越了利害权衡,也超越了阵营与出身的桎梏。
这份情谊,重楼虽不言,常胤却已铭刻于心。
他直起身,目光清澈而坚定,低声说道:“此战若起,天地倾覆,我未必有胜算,但已无所惧。”
重楼静立原地,神色未动,嘴角微扬,似笑非笑:“你既走到了这一步,便没有退路了。”
“前方纵是劫灰万里,也唯有踏过去。”常胤抬步而行,脚下虚空生莲,一瓣一念,皆为不悔。
莲影流转间,他的身影已掠过千重天阙,离开了此方魔界。
重楼独立于魔殿之巅,目送那莲光远去,眸中罕见地掠过一丝波动。
虚空微微震颤,仿佛天地也在低语,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
他缓缓抬手,一缕魔火在指尖跳跃。
“常胤,千百年来,未曾有人敢如此直面天道桎梏,你既敢逆行而上,便莫要辜负这份孤勇。”
“这缕魔火,是我重楼立下的战约——若有一日你踏碎凌霄,伏羲俯首,我自当亲赴天阙,与你共饮三百杯。
魔火无声燃烧,映照他半面冷峻侧颜。
……
蜀山。
携带着滔天威势,常胤的身影骤然降落。
顿时大地震颤,山门轰鸣。
当代掌门殷若拙感应到这股磅礴气息,当即率领众弟子列阵相迎。
烟尘未散,殷若拙已率众跪拜于地,声音凝重:“蜀山上下,恭迎护道者归来!”
常胤立于山门之前,目光扫过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最终落在殷若拙身上。
“起身。”他轻声道,声音不大,却如晨钟般清晰传入每个人耳中。
殷若拙缓缓站起,抬眸看向常胤那双深邃如渊的眼,竟感到一阵心悸。
自从上次常胤去往魔界,至今已经又是数年过去了。
而眼前之人的气息愈发深邃,仿佛无时无刻都在吞噬着天地元气。
是的,就在常胤去往魔界那看似极短的时间当中,人界已悄然过去了数年。
原本三十来岁便已继承了蜀山掌门之位,意气风发的殷若拙,此刻也已年过四十,鬓角微霜,眉宇间添了沉稳,也多了几分沧桑。
“李逍遥如何了,你可曾按我说得,待他年满十六之时,招入蜀山?”
“回护道者,李逍遥已于一年前入山门,并依您嘱托,由我亲自授业,至今不过一年时间,已筑基圆满,剑心通明。”
“好好好,你且唤他来见我。”
两人一番交流过后,常胤再度一步迈出,已去到了蜀山悟道殿中。
盘坐在蒲团之上等了片刻。
李逍遥已匆匆赶至。
少年一身粗布道袍,眉眼清亮,步伐却沉稳有力,入门不过一年,已隐隐有宗师气象。他见到常胤,不卑不亢,躬身行礼:“弟子李逍遥,拜见师尊!”
“哦?你还记得我是你的师尊。”常胤眸光微动,指尖轻叩蒲团边缘,带着些许笑意:“一年光阴,未断根骨,倒也不负我当年在渝州城中特意收你为徒。”
“师尊之名,弟子莫不敢忘。”李逍遥开口。
常胤微微颔首,目光如炬穿透少年眉心,开始打量起了李逍遥体内经脉流转。
严格意义上来说,李逍遥也算是他收下的第一个弟子,因此他自然要格外看重一些。
而在一番探查之后,却见其经脉如江河奔涌,气海深不见底,体内灵力运转自如,竟已自发凝成太极之象,与蜀山心法暗合。
毕竟是天选之子,李逍遥的天赋果不辜负常胤的期待。
但仅仅如此,还远远不够。
或许不久之后,常胤便要带领人界与伏羲对抗,彼时身为天命之子的李逍遥,必然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因此,在这段时间当中,他要让李逍遥在极短时间内蜕变为当世顶尖强者。
于是乎,常胤没有丝毫犹豫,便将手中一缕道韵注入李逍遥体内,化作三千大道真言,在其识海中刻下无上道基。
“此乃为师数百年间参悟天地之精要,今悉数传你,望你不负天资,承我道统。”
话音落下,李逍遥浑身一震,双目骤然泛起金芒,识海中似有星河倒悬,三千道音轰鸣不绝。
他牙关紧咬,冷汗浸透道袍,却始终未退半步。
常胤袖袍轻拂,一缕清风托起李逍遥身躯,使其稳立不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