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3章 让不是弱,是会听(1 / 3)

加入书签

朱瀚笑着摇了摇头,说:“我就不玩了,你们玩吧。不过,你们这个游戏看起来很有趣,能不能教教我怎么玩?”

孩子们立刻热情地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给朱瀚讲解着游戏的规则。

朱瀚认真地听着,不时还提出一些问题。

不一会儿,他就基本掌握了游戏的玩法。

南市口的石板被夕阳烫得微红,孩子们在格子里跳得满头汗。

那“跳格子”的格子并不方正,线条歪歪扭扭,却有一种活泼的秩序——一格写着“站”,一格写着“走”,还有“收”“让”“转”“停”,最后一格画了个像耳朵的“缓”。

小家伙们一脚一格,口里念念有词,像在把街上的风装进脚底。

“王爷,你学会没?”领头的小子扯着嗓子问。

“差不多。”朱瀚笑,他蹲下来掂了掂那块画格子的粉笔,又看了看孩子们脚下那条被磨得发亮的影子线,“这一格‘缓’谁想的?”

“我!”两个孩子同时举手,又互相瞪了一眼,撑着腰不肯让。旁边的素芝笑得弯了眼,说:“各记一半,回去别抢。”

朱标蹲在另一头,看半晌忽然起身,对孩子们道:“玩是玩,可你们把‘站’画得太小。第一步要大,心才不慌。明儿画格子,‘站’要占两格。”

“凭什么?”领头的小子不服。

“凭你们第一脚总踩不准。”朱标抬眼,“谁肯把第一格挪大,明天我借他一根红绳。”

“借!借!”一群小脑袋齐声,欢呼乱作一团。

笑声里,一位卖豆花的挑担踩着暮色过来,担子在肩上颤,碗沿叮当。

那中年男子和年轻摊贩的争执已成了路边的小浪花,很快被新鲜事吞没。

素芝把帘角一掀,回身问:“王爷,南市口那个‘调解处’,真要立?”

“立。”朱瀚答,神色温和,“不大不小,一张桌,一条凳,三块板,五样东西挂在旁边——鞋、红绳、影线、糖画圈、木桩。”

“像戏台。”素芝笑。

“像门口。”朱瀚道,“街心的门口,谁都能进。”

石不歪从人群里挤出来,肩上还挂着他的空篮子:“我当‘坐’——谁吵,我骂两句。”

“你骂。”白榆在旁边打趣,“但骂前先‘停’。”

石不歪啧了一声:“我心里自会停半拍。”

他们沿着格子往前,走到南市口最宽的那块空地。

白榆手脚麻利,三两下搭起一段简易竹棚,棚顶盖着旧草席,席角压一块磨得发亮的青石。

王福搬来一张长桌,桌上铺一只布垫;顾辰抱出小木板,板上只有线,没有字;陆一丛把鼓放在桌边,又自己把鼓往后挪半尺,低声道:“这里不用明鼓。”

“好。”朱瀚颔首,“‘调解处’就叫‘一尺半’。”

“为何这名儿?”卖草鞋的好奇。

“桌子前空出一尺半,谁都别跨。”朱瀚道,“人到这儿,先停,心也先停。”

“有理。”磨刀匠咧嘴,“我磨刀也是——刀口前空半寸,手才不会削到自己。”

竹棚搭好,旁边竖起一根矮桩,上面刻了个浅浅的“弧”,摸上去像一条被风舔顺的草叶。

红绳从棚角拉到斜对面的檐柱,孩子们自动开始排队,伸手摸一摸,便乖乖在旁边等着看热闹。

糖画摊主给红绳的中段又描了个小圈,笑说:“今儿圈甜一点。”

“人来了!”白榆眼尖,率先看见一对行脚汉在棚前停住。

一个脚背肿,另一个性子急,话到嘴边像带刺。

“我先来的!”性子急的抢,“摊位该让。”

“你先喊的。”脚背肿的回,“不是先来的。”

石不歪“咳”了一声,手掌按在桌沿,没急着发话,只把桌前的一尺半空了空,示意两人站开。

他指指脚背肿的那位:“先摸红绳。”

那汉子本是狐疑,手指一搭上红绳,眼神却缓了一线。

石不歪才开口:“你们争什么?”

“地角。”急性子的指着石板,“赶集日我总摆这儿,他挤我。”

“你总‘跨线’。”脚背肿的顶回去,“别人也要走。”

“不跨线,怎么做生意?”对方不服。

“你们两位,”朱瀚伸指点那条石板缝,“地没长脚,你们的脚有。

今日用‘步’来分——你们各走三十步,不许碰到红绳,不许踩过影线。

不乱的人多一格地,乱的人让一格。”

“什么影线?”急性子瞪眼。

白榆早把粉笔在地上顺着墙脚画出一条“影子线”,又弯弯曲曲绕在两摊之间,恰把“走路的缝”留出来。

顾辰将两块小木板放在地上,木板上只画了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