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民谣天变(二)(2 / 3)
不要把这件事情说出去……”
太师赵良心里明白,桀王说的这一句话才是最关键的,那就是千万不要让别人知道这件事情,不能说出去……
桀王是千叮咛万嘱咐,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太师赵良满口答应。“微臣谨记君王教诲,微臣烂在肚子里也不会把这件事情说出去的。微臣一定把小金人藏到一个安全的地方,供奉起来,每日参拜!”
“太师不用每日参拜,只需保存好小金人,关键时刻拿出来可以调兵遣将号令天下,如朕亲临!”
太师赵良吃了一惊,忖道:“这小金人又不是什么虎符,怎么可能调兵遣将,号令天下?要说如朕亲临倒是有可能的?”
赵良当然不敢多问,只能洗耳恭听。
桀王说什么,赵良就听什么。反正会说的不如会听的。你有仙招妙计,我有一定之规!桀王平白无故赏赐给自己一个小金人,赵良的心里还是惴惴不安的。因为他不知道桀王葫芦里面究竟卖的是什么药?
赵良是个聪明人,看来只能见机行事了。
桀王人赵良把小金人藏好,然后回家。如果走漏风声,有什么闪失,提头来见!
赵良闻听此言,惊出了一身冷汗!
太师赵良小心翼翼地把小金人揣到了怀中,辞别了桀王,从王宫回到了太师府。赵良觉得这件事情有些蹊跷,当然他不敢对任何人提起,只能一个人胡思乱想。赵良是郁郁寡欢,闷闷不乐呀!
赵良害怕走漏风声,当然不敢跟别人提起,所以连一个商量事的人都没有。
赵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茶不思饭不想。苦思冥想无果之后,赵良索性就不想了,反正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管他呢,爱谁谁,爱咋地咋地吧!人活着就要及时行乐,开开心心,快快乐乐每一天!
想那么多干什么呢?今朝有酒今朝醉,明天没酒再掂对!
那什么玩意,穷欢乐呗!
凡事想开了就好啦!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就这样过了几天,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赵良觉得是自己多虑了,是自己想多了。就在赵良把这件事情渐渐淡忘了之时,忽然有一天卿士于莘突然登门造访……
卿士于莘轻易是不到赵良的太师府来的。于莘一来,赵良就知道有事。
双方寒暄过后,赵良让左右退下,只留下自己和于莘两个人。卿士于莘也不隐瞒,他环顾左右,四下无人,神秘兮兮地小声说道:“太师,我有一件事情想要请教太师,不知当讲不当讲?”
太师赵良眉头一皱,说道:“有什么话卿士尽管畅所欲言……”
赵良知道于莘肯定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呀!
卿士于莘似乎犹豫了一下,然后开门见山的说道:“太师,近来外面风言风语的,朝堂上下都在传言桀王私下召见了太师,可有此事?”
赵良眼珠子一转,心想,桀王召见我也不是什么秘密,告诉于莘也没关系。所以赵良说道:“桀王的确召见我进宫,有什么问题吗?”
于莘说道:“桀王召见太师进宫当然没有问题,也不是什么秘密,只不过外面传言桀王好像赏赐给了太师什么东西,不知可有此事啊?”
赵良心里马上明白过来了,于莘提的这是一道送命题。桀王千叮咛万嘱咐自己的话又回荡在耳边,那就是千万不能让别人知道这件事情,所以赵良盯着于莘的脸,他想从于莘的脸上看出点什么来……
四目相对,于莘并没有回避赵良的目光。
于莘自我解嘲地说道:“太师,我的脸上有字吗?我只是随便问问,太师请如实回答,当然也堪忧不回答……”
卿士有此一问,赵良心里就明白大半了。
外面的风言风语和于莘的问候,肯定都是有目的的。于莘一定是有备而来,如果赵良没有猜错的话,于莘就是桀王派来的,来试探赵良口风的?因为这件事情只有桀王和自己知道,不是自己走漏的风声,当然就是桀王放风出去的……
桀王这么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试探自己。
赵良和于莘心里都明白,他们都是老狐狸了,只是彼此心照不宣罢了!
他们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看破不说破。
赵良硬着头皮说道:“没有啊,桀王并没有赏赐给我什么东西!”
于莘当然知道赵良是睁眼说瞎话。于莘继续问道:“这些人传的可是有鼻子有眼的,有人看见了,好像太师怀里揣着的是什么小金人……”
于莘直言不讳,赵良证实了自己的想法。于莘果然是桀王派来的,否则他不会知道有关小金人的事情?赵良故作不知,故作惊讶的反问道:“什么小金人?子虚乌有,小金人乃是桀王的心爱之物,怎么会赏赐给我呢?”
于莘咄咄逼人的继续问道:“桀王手里本来是有两个小金人的,不知道为什么少了一个,缺了一个男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