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心上人(五)(2 / 3)

加入书签

,总会有一些别有用心之人搬弄是非,进谗言的。

马蹄坑能淹死人,唾沫星子更能淹死人,人言可畏呀!

所以商侯一定要戒骄戒躁,谨言慎行,修身养性,蓄势待发。有费昌和庆辅在这里,商侯自然是衣食无忧的。

居越六月,夏台禾黍皆穰,天和人悦,而夏都自商侯去后,虽息雨,却尽日浓阴,以至于十月。桀王与妺喜稍出,则雷电风雨毕至,而城宫内外水湿异常,朝市原野烟雾异常,旦晚常有魑魅戏人。

官民皆苦无干柴,不能给火食;麦烂,禾黍不生,民无食物而逃者死者将半,老百姓是苦不堪言呐!

民以食为天。没有食物那还得了?总不能只吃草根树皮和菜粥吧?喝菜粥和稀饭不定时候,也干不动活。

老百姓不工作不干活可不行,没有收入就没有生活来源,那日子怎么过呀?种地更是靠天吃饭,如果农民没有了收成,没有了饭吃,还不到活活饿死?总不能吃土哈风吧?并且种地还是要留种子的?

坐吃山空,这年头,连地主家也没有存粮啦!

桀王招来三小二幸,商谈国家大事。太师赵良和卿士于莘等人也是无计可施,沉默不语。少师曹触龙三缄其口,不敢多言。言多必有失啊!并且一般情况下,谁出的主意谁就要自己解决,当然谁也不愿意揽下这烂摊子……

侯知性和武能言作为内侍,当然都不愿意多管闲事,他们出出馊主意还行,遇到正事就完犊子啦!有关国计民生的大事,一般都是由太师赵良来处理,还有就是卿士于莘和少师曹触龙,把持朝政的就是三小二姓,肱骨之臣,国之栋梁。

他们是中流砥柱,坚如磐石。

太师赵良马上想到了大国师逍遥游,太师启奏桀王,“君王,能否把大国师请出来,人大国师来施法除魔,气候异常,肯定是有妖魔鬼怪在作祟,只要大国师逍遥游前来,肯定会驱魔卫道的……”

桀王眼前一亮,觉得赵良言之有理,脱口而出说道:“那就有劳太师前去请大国师逍遥游出马一试吧?”

太师赵良蹙眉道:“君王,只是微臣听说大国师还在闭关修炼,离出关还有些日子,远水不解近渴呐?”

桀王眉头一皱说道:“太师,如果大国师不能前来施法,还能有什么办法吗?”

赵良想了想说道:“现如今救灾才是重中之重,本来想缺衣少粮,民不聊生,为了稳定民心,只能是开仓放粮了。”

桀王反问道:“如今国库空虚,粮草不足,如何开仓放粮,如何救灾啊?军队是国之根本,军工乃国之重器,首先必须保障军兵的粮食供应,其他的都是次要的,否则会动摇国之根本的。”

赵良说道:“部队的粮食供应何时十分充足的,没有什么问题。实在不行咱们可以从富庶的地方调拨粮食,以解燃眉之急!”

桀王赞叹道:“太师所言极是,从富庶的地方调拨粮食,的确是一个好主意!”

太师赵良小心翼翼地说道:“只要君王同意,就可以下令实施,只不过是牺牲一些人的利益……”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牺牲一些人的利益又有何不可?”桀王圆睁双目,霸气外露的说道:“朕乃万乘至尊,君临天下,想要调拨粮食,难道还要抗旨不尊的吗?”

“只要君王有令,当然不会有人敢反对的。”太师赵良说道:“只是从哪里调拨粮食,还请君王明示?”

桀王眉毛一挑说道:“当然是从几大粮仓调拨粮食了。”

“四大粮仓任选其一可否?”

“最好是就近调粮,从速从快。或者是从最富庶的地方调粮食,依朕看从江南调粮如何?江南比较富庶,又是鱼米之乡,丰衣足食,粮草供应充足,正好支援灾区和京城。还有就是中原大地,也不缺粮食。”

“君王,调粮食也是需要人力物力和时日的,今年粮食减产已成定局,必须早作谋划,未雨绸缪。”

桀王和太师赵良议事,于莘和曹触龙等人并没有多言,太师出的主意,于莘和曹触龙当然不想掺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他们都是明哲保身,但求无过呀!

老百姓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无官一身轻。作为朝中重臣,自然要忧国忧民,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桀王把调拨粮食的事情交给了太师赵良、卿士于莘和少师曹触龙解决,桀王作为一国之君,不可能事必躬亲的。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否则养你们这些人干什么呀?侯知性和武能言作为内臣,主要负责处理宫中事宜。

侯知性和武能言负责主内,赵良、于莘和曹触龙等人主外。

很多事情桀王是不同费昌等人商量的。除非是在朝堂之上,否则内阁议事根本没有他们这些人什么事。

夏城还好一些,只是苦了夏城的周边地区。这里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