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阴阳水(四)(2 / 3)

加入书签

和曹触龙,桀王有令,夜郎国进贡的珠宝一定不能有失。

太师赵良也是千叮咛万嘱咐,让于莘和曹触龙派人好好保管。只要第二天使者带着珠宝进了王宫,也就安全了。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当天晚上夜郎国进贡的珠宝就不翼而飞了?

果然是怕什么就来什么?

桀王闻听珠宝失窃是勃然大怒,桀王命令太师赵良侦破此案,并且限期破案。由于事关重大,桀王给了太师赵良两个月的时间,不知不觉中时间过半,一个多月过去了,关于珠宝失窃一案还是没有一点线索,没有一点头绪。

太师赵良也是寝食难安,心烦意乱,如芒在背,如坐针毡。

桀王给太师赵良下了死命令,如何到期找不回珠宝,可是要赵良提头来见的。君无戏言,桀王金口玉言,可不是闹着玩的!

桀王除了给太师赵良下了死命令,当然也让卿士于莘协助调查,否则一并治罪。也就是说,赵良和于莘成了一条绳上的蚂蚱,谁也跑不了。对于侯知性和武能言,桀王只是询问了几句,并没有责怪他们。

桀王征求了一下他们的意见。毕竟侯知性和武能言是桀王的身边人,是桀王最信得过的人。对于如何处置少师曹触龙,桀王犯了难,虽然曹触龙不可能监守自盗,但是他和于莘都是有责任的。

于莘是擅离职守,曹触龙那是办事不力。

不管当时卿士于莘是否在场,于莘和曹触龙不可能一直盯着珠宝的,他们都是派人把守的。而珠宝的丢失恰恰是在卿士于莘离开后不久,事情就是这么巧?于莘一走,珠宝就被盗了,是不是很蹊跷?

事后经过太师赵良调查,当天晚上卿士于莘的确是因为家中有事才离开的,并不是于莘故意离开的。

于莘没有作案时间,他也有不在现场的证据。

一提起夜郎国来,人们马上就会联想到“夜郎自大”这个成语来。

夜郎是否真的自大,不得而知?可是在这里有必要简单的介绍一下有关夜郎国的历史和来龙去脉。

夜郎国的地域主要在今贵州的西部,可能还包括云南东北、四川南部及广西西北部的一些地方。夜郎国被中原政权记述的历史大致起于战国,至西汉成帝和平年间,夜郎王兴同胁迫周边22邑反叛汉朝,被汉使陈立所杀,夜郎国随之被灭,前后约300年。夜郎国的国土面积加起来大概有70万平方公里,所以并不是很小。

夜郎国是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先民建立的国家,传说兴起于夏朝。他们无论是哪个政权当政,国名都是“夜郎”。期间共经历了“武米夜郎、洛举夜郎、撒骂夜郎、金竹夜郎”四个朝代,而金竹夜郎统治时期,则是夜郎国有史以来最为强盛的时期。

咱们这里说的夜郎国指的是武米夜郎国。

在武米夜郎时期,又可分为“夜郎、采默、多同、兴和苏阿纳”四个历史阶段。此时的夜郎国正是武米夜郎的夜郎阶段。

夜郎国的历史同样是一脉相承的。

夜郎国前后大概共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如果夜郎国在鼎盛时期有70 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那么夜郎国真的没有自大,而是真大,放眼全球,能够拥有7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的国家已经是大国了。

在夏朝时,除了东夷国和三苗国以外,也就数夜郎国比较大了。在夜郎国的南面还有滇国,也就是现在云南省一带,包括后世的大理国。

夜郎国进贡来的珠宝被盗让太师赵良无比头疼。可是如果逆向思维辩证地说,这又是太师赵良铲除异己的天赐良机。机遇与挑战并存。毕竟危机的来临,也正是转机的开始。柳暗花明,曲径通幽啊!

这几天太师赵良上火生病了。

所以太师赵良闭门谢客,大门不进,二门不出。太师赵良在想着对策。两个月的时间过去了一个多月了,也就是说时间过半了。太师赵良还是理不出头绪来,你说他能不上火吗?太师赵良想要请大国师逍遥游出门,不巧大国师逍遥游正在闭关之中,要两个月以后才能出关,等大国师逍遥游出关之时,日期已经到了。

太师赵良一看是不能等了,如果等到大国师逍遥游出关,黄花菜都凉了。

黄瓜菜也凉了。

我等的花儿也谢了。

其实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啦?太师赵良肯定是再加上,急火攻心所致。太师赵良府上本来是医师的,可是太师府的医师为赵良开了几副去火的中药,略有好转,可是病情总是反反复复,导致太师赵良一病不起……

太师赵良卧病在床,太师府的医师没有办法,只好请来了宫里的御医为太师赵良看病。

能够请动御医的,除了太师赵良和卿士于莘,恐怕也就是侯知性、武能言和曹触龙了。

三小二幸是没有人敢得罪的。

御医是给桀王、娘娘、妃嫔们以及皇亲国戚看病的。看病的对象主要都是王宫里面的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