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金屋藏娇(五)(3 / 3)
、寿常、旬范、庆辅、湟里且等人开始谈论三苗国与尧舜禹时期的一些旧事以及历史典故,当然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就是大禹治水,以及尧舜禹伐三苗。由于三苗国背信弃义,滥用五刑,荼毒百姓,才有了华夏族伐三苗。
在当时,战败者的宗庙被夷为平地,祭器被焚毁,战俘及其子孙世代沦为奴隶。
三苗国也叫三毛国。
商侯的长子太丁和次子外丙只是在静静地聆听,并不插话。
商侯招太丁进宫并没有提及太丁金屋藏娇之事,太丁悬着的一颗心总算是暂时放了下来,可是他还是有些惴惴不安。
大禹治水南山之时途经三苗国,禹王对三苗国十分了解。
空桑儿伊尹讲述道,禹王治水,南山始经自鹊山。鹊山又名招摇山,临于西海之上,山上多桂,多金玉,有草如韭,而青花。此草名祝余,食之不饥。又东三百里,堂庭之山。多白猿,多水精,多黄金。禹王大众夜宿山头。
三更时分,但听得深林内有物呼鸣,好生凄惨!
凄惨之声音,如同瑟瑟秋风。众人闻之,不觉泪下。
禹王心知众军人听此凄清之声音,自然思念家乡。次日禹王问众人是否听到了深涧之中传来的一道道悲声?众人都说听到了,并且说声音十分凄惨。禹王说道,有什么凄惨的?这是白猿的叫声。
猿似猕猴一般,大臂长脚,比猴更便捷,有黑有黄有白,白猿的声音最悲哀。
又东三百八十里,至猿翌山。山中多怪兽,水中多怪鱼,多白玉,多蝮虫。蝮虫鼻上有针,大者百余斤。又多怪蛇,多怪木,人们一般都不敢上山。果真是胆小者莫入。
又东三百七十里,杻阳山。有兽生得如马,白头虎纹,其声音如人歌声。
众人大惑不解,这个荒山幽径,并无人烟,如何有人在山中唱曲?难道是砍柴樵子在那里唱山歌?
禹王识得此兽,禹王说此兽乃是鹿蜀兽。鹿蜀兽的皮毛特别珍贵,佩其皮毛宜子孙。
南山的东南面有结匈国。
结匈国的东南的羽民国。其国人长头,身生羽,能飞。但是飞的不是很远。他们是卵生的,如同仙人一样。
过了羽民国,就到了三苗国了。
三苗国虽为海外之国,实际上与华夏族同根同源,同气连枝,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东夷族也隶属于中华民族。
禹王见到了三苗国主,相见甚欢。
帝舜摄位,景星出,庆云兴,凤凰来翔,四夷宾服,天下太平。大禹治水来到了三苗国,留下了一段佳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