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哈维的手段,无底线的奥斯卡公关(2 / 2)

加入书签

0年代中期,同性恋在美国还不被主流社会接纳的年代,可不是后世LGBTQ盛行的年代,而奥斯卡评委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白色老头”。

白人,男性,中老年,这就是构成学院的主体,在哈维掌握的奥斯卡奖项的学院成员中,百分之九十五是白人,百分之八十是男性,而他们的平均年龄,达到了61岁。

这样的一群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保守,对社会风气的保守,面对一个不被社会大众认同的蕾丝边,可想而知,他们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接下来,又有媒体在反复的提醒《百老汇上空的子弹》是一部喜剧电影,黛安-韦斯特饰演的是一个喜剧角色。

众所周知,奥斯卡一直对喜剧电影和喜剧角色有着严重的偏见,认为喜剧电影没有严肃的内核,也不会有感人的人文关怀,历来不被学院认可。

一旦被人反复提起,贴上了喜剧电影和喜剧角色的标签,获奖的可能性就会无限变小。

面对林顿对奥斯卡奖项公关的大棒加胡萝卜政策,哈维是手段齐出,在做好自己公关的同时,他通过仔细的分析,认为罗伯特-泽米吉斯,杰西卡-兰格,黛安-韦斯特就是自己最大的拦路虎。

他们分别是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三个奖项最有力的竞争者,按照常规的公关手段,无论是昆汀-塔伦蒂洛,还是苏菲玛索和微偌娜,都很难竞争得过他们三人。

既然明的竞争不过,为了完成林顿交办的任务,那就只有使出杀手锏,把他们提前赶出局咯,为自己人上位扫清道路。

更主要的是,在这场没有先例的抹黑活动中,他没有暴露自己,没有招来其他人的反击。

当然,谁也不是傻瓜,事后大家只要一复盘,必然能发现蛛丝马迹,即使发现不了,从受益者反推,大家也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今后再想这么轻易的浑水摸鱼,就不太可能了。

当然,己方的公关活动他也抓的很紧,公关活动是一场接着一场,就连林顿,也被他抓着出席了好几处公关活动。

苏菲玛索和微偌娜更是每天都有参加不完的party,而且常常要赶两场,忙得像两个陀螺,大感身体吃不消。

以致于每天晚上都要找林顿汲取魔法力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