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篝火学堂与希望之种(1 / 2)

加入书签

圣旨一下,整个大明帝国最高层的官僚体系如同一台被注入了全新指令的精密机器,以前所未有的效率疯狂运转起来。

皇家大学堂内不再是之乎者也的书声琅琅。

数千名从全国各地紧急征召而来、略通文墨的年轻人,无论他们是家道中落的秀才,还是仅仅读过几年私塾的商贾之子,此刻都汇聚一堂。

他们面前的讲台上站着的不是大儒,而是太子朱标。

朱标身着便服,没有丝毫储君的架子。

他的声音因为连日的劳累而有些沙哑,但他的眼神却亮得惊人。

“诸位,你们或许会困惑,朝廷为何要将你们召集于此。”

“我告诉你们,因为一场战争已经打响。”

“一场决定我华夏文明存亡的战争。”

台下的年轻人们一片哗然,他们不明白,如今大明国泰民安、四海臣服,何来战争?

“这场战争的敌人你们看不见。”

“它没有军队,没有刀枪,但它比任何敌人都要可怕。”

“它就是‘愚昧’,是‘麻木’,是‘绝望’。”

“它潜藏在我大明最偏远、最贫瘠的角落。”

“它让我大明的子民生而无知,病而无医,死而无声。”

朱标的声音陡然拔高,充满了力量。

“而你们就是朝廷派出去,与这黑暗作战的第一批士兵!”

“你们手中的笔就是你们的刀!”

“你们腹中的墨就是你们的甲!”

“你们即将奔赴的不是能让你们加官进爵的富庶之地,而是穷山恶水,是毒虫遍野的荒蛮之乡。”

“你们要做的不是去宣讲圣人大道,而是去教村里的孩子写出自己的名字。”

“是去教田间的农夫算清一年的收成。”

“是去在每一个寒冷的夜晚,为那些从未走出过大山的人们点起一堆篝火。”

“告诉他们山外的世界有多大,我们的大明有多强,我们的未来有多么光明!”

“这就是‘篝火学堂’!”

“你们就是为我大明、为我华夏去播撒希望火种的第一批‘传火之人’!”

一番话说得台下所有年轻人热血沸腾,群情激昂。

他们或许不懂什么“虚空”、什么“文明”,但他们听懂了“希望”与“责任”。

他们的人生在这一刻被赋予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神圣的使命感。

与此同时另一个战场也已开辟。

礼部大堂早已被改造成了“文明宣传总署”。

以宋濂为首,数十位大明最顶尖的文人、史官、剧作家汇聚于此。

他们面前不再是艰涩的古籍,而是一张张巨大的白纸。

陈玄给他们的任务只有一个:创作。

创作属于这个民族的“神话”。

不是虚无缥缈的仙魔鬼怪,而是真实发生过的属于人民的英雄史诗。

于是大禹治水的故事被改编成了评书。

那句“我死后哪管它洪水滔天”变成了“只要我等尚存一息,这水就别想淹没我华夏的子民!”

于是霍去病封狼居胥的豪情被谱写成了戏剧。

那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在舞台上唱响时,引得无数观者泪洒衣襟。

于是文天祥零丁洋里的叹息被创作为了歌曲。

那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被孩童们在田埂上、在学堂里广为传唱。

这些故事、这些歌曲被印刷成最简单的小册子。

随着那上万名“传火人”一同被送往帝国的每一个角落。

当然这一切并非一帆风顺。

当第一批“传火人”和“赤脚医生”带着朝廷的补给和崭新的教材,进入那些被世人遗忘的角落时,他们遭遇到的是巨大的阻力。

在地方乡绅的眼中,这些教人识字算数的年轻人是在动摇他们统治乡里的根基。

一个会算账的农民如何还能被他们随意盘剥?

在那些靠装神弄鬼、贩卖“符水”为生的神棍、巫婆眼中,这些宣传科学、普及医药的“赤脚医生”更是砸他们饭碗的生死大敌。

于是阳奉阴违、暗中使绊、造谣中伤,甚至直接动用暴力驱赶的事情层出不穷。

然而他们很快就发现,自己面对的不再是过去那个软弱可欺的朝廷。

应天府,皇商府内。

陈玄看着“信鸽”送来的各地“希望工程”受阻的密报,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他对一旁的王德发说道:“王会长,该你们的‘皇家星辰建设总公司’出场了。”

“我给你一道密令。”

陈玄的声音冰冷。

“凡‘希望工程’所到之处,若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