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晋升吏部(2 / 3)

加入书签

很是热情,拉着贾敏扯东扯西,留着贾敏吃了午饭之后,贾敏才以孩子在家不放心为借口离开了荣国府。

另一边,乾清宫内,此时林如海正与隆化帝一起在偏殿之中对弈。

此时棋局之上态势很是焦灼,隆化帝下了一子后笑着说道。

“如海,你这是故意让着朕啊。”

林如海赶忙说道。

“哪里,陛下棋力出众,臣自愧不如。”

“陛下这一子太妙了,臣怕是只有投子认负了。”

隆化帝摆了摆手道。

“我少说还有五步才能赢你,你现在便已经看出来了,可见你的棋力在朕之上。”

“你啊,跟那些老狐狸一样,如今学的滑不留手了。”

“罢了,说正事吧。”

“这两年你在江南呈上的奏折,朕每一份都仔细看了,并且做了批阅回复。”

“如海,你没有辜负朕的期望。”

“江南盐务,在此之前成糜烂之状,偌大的江南,每年连两百万两的盐税都收不上来。”

“太上皇临朝之时,江南盐政换了七八个,都没能解决江南盐务之乱。”

“你到江南短短两年,便可功成,可见朕没有选错人啊。”

“而今江南盐务再归王化,遍地私盐的情况也得到了扼制,朕心甚慰。”

“朕准备再给你加加担子,吏部尚书刘志明请辞多次,准备告老还乡。”

“朕打算命你接任吏部尚书一职。”

林如海听后赶忙说道。

“陛下,吏部何其重要,臣恐难以担当重任。”

隆化帝却很是笃定道。

“就这么定了,吏部尚书的职务,非你莫属。”

林如海见状也只得行了一礼后道。

“臣战战兢兢,定尽忠职守,不负陛下所托。”

六部尚书之职务,本就是朝廷重臣,其中尤以吏部最为重要,被认为是六部尚书之首,素有天官之称。

吏部掌管着天下官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

做过领导的人都清楚,一个单位领导要想掌控大权,无非两个,其一是人事权,其二便是财权。

只要掌握了这两样,基本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林如海今年还不到四十岁,便已经走到了这一步,日后只要不出什么原则性错误,入阁拜相,那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在聊完了公务之后,隆化帝话锋一转,随后看向林如海笑着说道。

“对了,如海,你回京之后,你那养子可曾和你聊起登闻鼓之事。”

林如海有些无奈道。

“让陛下见笑了,慕白这孩子从小在姑苏长大,没有出过远门。”

“初至京师遇到意外难免惊慌,这才惊扰了陛下,还请陛下恕罪。”

隆化帝摆了摆手道。

“登闻鼓本就是为此而设,何谈惊扰于朕。”

“倒是你这养子,进退有度,不卑不亢,是个难得的人才,看来你在他身上,是下了苦功的。”

林如海很是感慨道。

“不瞒陛下,臣与慕白的父亲,前姑苏知府苏明宇情谊深厚,臣祖上也是列候之家,后来家中落魄,苏兄对臣多有照拂。”

“后来苏兄夫妇意外遇难,臣便收养了慕白,视如己出。”

“他与小女情投意合,臣已经打算等科举后便为他们二人完婚了。”

听到这里,隆化帝微微点头道。

“原来如此,也难怪,这么出类拔萃的青年才俊,也就朕没有适龄的公主,不然朕都想招个驸马了。”

隆化帝说这话还真是有感而发。

之前隆化帝原本以为苏慕白年轻,多半是躲不开荣国府的算计下毒。

却不曾想苏慕白虽然年轻,但处事老道,居然有惊无险转危为安,这也让隆化帝对苏慕白不由得高看了几分。

毕竟写的一手锦绣文章,也不见得就是治世之才,但头脑灵活之人,却是可堪大用的。

听了隆化帝的话,林如海不由得嘴角一抽,心里下定决心,等科举一完就给闺女和慕白完婚,免得有人惦记自己女婿。

女婿嘛,还是自己养大的放心。

君臣二人交流了一番后,隆化帝又留着林如海在宫里吃了午饭,然后才让林如海离开了宫中。

另外隆化帝又是赏赐了诸多的黄白之物,以表林如海巡盐之功。

傍晚,荣国府贾老太太卧房内,贾老太太和王夫人正一起商议着事情。

贾老太太看向王夫人有些不满道。

“你今天怎么回事儿,说话还带着情绪。”

王夫人有些委屈道。

“宝玉被苏慕白这个畜生害成这样,儿媳还得在这装的一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