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铜之国策,与帝国的神经脉络(1 / 2)
皇家格物院内,气氛压抑得像一块凝固的铁。
总管事鲁班张,以及大明最顶尖的一批工匠,正围着一张巨大的图纸。
所有人的脸上都带着一种混杂着崇敬与绝望的复杂神情。
当初看到蒸汽机床图纸时,他们觉得那已经是人力所能达到的极限。
而今天,当这份名为“电报机”的图纸摆在他们面前时,他们才明白,皇太孙殿下的想象力是没有极限的。
“总管事……这……这东西简直就是天宫里的玩意儿。”
一名老工匠声音干涩的开口,手指颤抖的指着图纸上一个比米粒还小的结构。
“您看这里,要求零件的误差不能超过一根头发丝的十分之一。”
“还有这……这叫什么‘线圈’的东西,要用细如蚕丝的铜线,一圈不多一圈不少的缠绕上万次。”
“这……这已经不是人能干的活了!”
鲁班张没有说话,他只是死死盯着图纸,额头上青筋暴起。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份图纸的难度,更清楚这份图纸背后那堪称恐怖的材料需求。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一阵沉稳的脚步声传来。
朱雄英在几名东宫侍卫的护卫下缓缓走进了工坊。
“诸位都看到图纸了?”
“殿下!”
鲁班张等人连忙跪地行礼。
“起来吧。”朱雄英摆了摆手,“说说你们的难处。”
鲁班张站起身,满脸愧色的躬身道:“殿下,非是我等无能。”
“只是这电报机对工艺和材料的要求实在是……匪夷所思。”
“尤其是这铜线,不仅需要海量的铜,更需要将其提炼到前所未有的纯度再拉成细丝……”
“这……这简直比登天还难!”
“难就对了。”朱雄英微微一笑。
“若是轻而易举,这天下又岂会由我大明说了算?”
他的话语中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自信,让在场所有工匠心中一震。
“材料的问题你们无需担心。”
“孤已经为你们想好了办法。”
半个时辰后,奉天殿。
朱元璋召集了六部九卿所有核心大臣。
所有人都惴惴不安,不知道皇帝陛下为何突然召开如此紧急的朝会。
当他们听完朱元璋用最简短的话描述完“电报”这个神物之后,整个奉天殿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人都被这个超越了时代、近乎鬼神之能的东西给彻底震傻了。
户部尚书张文远第一个反应过来,他几乎是连滚带爬的出列跪倒在地。
“陛下!万万不可啊!”
“此事若真固然是天佑我大明!可……可这所需之铜必将是无底之洞啊!”
“我大明本就铜料稀缺,若是倾全国之力于此必将动摇国本,宝钞亦会再次不稳啊!”
他的话音刚落立刻引来一片附和之声。
这并非他们短视,而是作为一个帝国的管理者,他们本能的恐惧这种会打破一切平衡的新事物。
朱元璋冷冷的看着底下跪倒一片的臣子没有发怒。
因为这一切都在他孙子的预料之中。
他看了一眼垂帘后那道若隐若现的瘦小身影沉声开口。
“皇太孙出来,把你的想法说给这些大人们听听。”
此言一出满朝皆惊!
他们都知道皇太孙聪慧,却没想到皇帝竟然会在如此重大的国策议题上,让他一个八岁的孩子来当众阐述!
在所有人惊疑不定的目光中朱雄英缓缓从垂帘后走出。
他面对着满朝公卿,稚嫩的脸上却带着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沉稳与威严。
“诸位大人所虑不无道理。”
他一开口便先肯定了众人的担忧。
“国之用铜关乎钱法与军备,不可不慎。”
“但难道因为怕噎着,我们就不吃饭了吗?”
他话锋一转声音陡然变得锐利。
“铜不够我们就去找!”
“其一,敕令工部于全国境内勘探新铜矿!凡献矿者赏!凡出力者赏!”
“其二,敕令市舶司与西域都护府,动用我们所有的商船与商队,去东瀛、去南洋、去天竺,去所有能买到铜的地方,不惜代价给孤把铜买回来!”
“我们手中的丝绸、瓷器、茶叶都可以变成我们需要的铜!”
“其三!”朱雄英的声音再次提高,“以大明皇家银行之名发行‘强国铜债’!”
“凡购买此债者,未来电报铺设所得之利皆可分红!”
“我们要让全天下的百姓和商贾都明白,铺设这条帝国的神经不是在耗费国力,而是在为子孙万代做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