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1章 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锦上添花,远不如雪中送炭!(2 / 6)
和出口贸易贡献显著。
可这些制造业,实际上大都是没有太高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受制于人。
“我们的电子厂大多在做装配,芯片来自日本美国;我们的钟表机芯依赖瑞士或日本;玩具和塑胶业的精密模具同样需要进口。
这就好比一个人,肌肉发达,但心脏、大脑(核心技术)却要靠别人供给,终究难以强壮,更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
“您的意思是,我们要进入这个领域,填补空白?”伯顿的眼睛亮了起来,他嗅到了巨大的商机和战略价值。
“正是!”林浩然斩钉截铁地说,“这需要巨大的投入和长期的耐心,但一旦成功,我们将掌握无可替代的话语权,我们可以和我们的兄弟企业合作开始发展,比如丰泽电器公司、朗维集团,逐步向外拓展。
香江,有充足的人才资源支持,即便相关核心人才缺乏,也能够从日本美国等地挖过来,正是我们设立研发中心的最佳地点。
而整个珠三角,有着充足的普通人力资源和廉价的土地,正是我们设置工厂的最佳地方,我们要做的,不是低端的组装,而是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高精度制造。”
他描绘着蓝图:“想象一下,未来万青集团不仅能提供建造摩天大楼的顶级水泥,还能提供大楼里电梯的精密导轨、空调系统的高效压缩机芯,甚至是为汽车提供关键零部件,这才是真正的制造业巨头应有的格局。”
马世民忍不住赞叹道:“老板,您的视野总是如此超前。这两个方向,一个深化根基,一个开拓未来,相辅相成。一旦成功,万青集团将不仅仅是香江的建材巨头,更将成为亚洲乃至世界工业领域的重要参与者。”
伯顿感到心潮澎湃,之前的那点遗憾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清晰的战略目标和强烈的使命感。
他激动地道:“我明白了,老板!回去之后,我立刻组织团队进行详细的市场调研和可行性分析,制定详细的进军计划!”
“这点我可以提供一定的帮助,你们可以物色一下欧美或者日本,有哪些技术先进,但不受当地政府重视,或者经营陷入困境的中小型精密制造企业、实验室。
到时候我可以让环宇投资公司采取直接收购的方式,用资本换取时间,快速将先进的技术、专利乃至成熟的技术团队‘嫁接’过来。
这是最快弥补我们技术短板,高起点切入赛道的方法。”林浩然笑着说道。
从零开始发展,太慢了,没这个必要。
但是,像爱德蒙得精密量仪公司、泰勒霍普森黑田精工等这些精密仪器顶级巨头,以及德州仪器、英特尔等这些顶级芯片公司,林浩然当股东可以,但是想收购,当地政府根本不可能给他这个机会的。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几人一路聊着,对船窗外呼啸而过的一个个岛屿和远处逐渐显现的蛇口轮廓并未过多留意,完全沉浸在这项宏大而具体的战略规划中。
“老板,您的策略极其精准。”马世民沉吟道,“除了收购,我们还可以考虑与这些拥有核心技术的西方中小型企业成立合资公司,由我们控股,并将主要生产和后续研发基地放在鹏城和香江。
这样既能规避一些政治敏感度,又能实质性地将技术、人才和生产线转移过来,我们可以提供他们急需的市场渠道和资金,他们提供技术和技术诀窍,是双赢。”
“这个思路很好,可以同步推进。”林浩然赞许道,“合资、收购、技术合作、人才引进,多管齐下,伯顿先生,您的团队要有国际视野,更要放下身段,主动去接触、去谈判。
不要怕困难,凡是能用钱和技术解决的问题,都不是根本性问题。”
&nbs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