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朕的话,便是礼数(1 / 2)
快将人请进来。”
宋晚凝扬声道,顺手将滑落的薄毯往上拉了拉,遮住膝盖。
于德茂躬身进来,脸上带着惯常的笑意,先行了礼:
“奴才给娘娘请安,娘娘万福。”
“于总管不必多礼,可是陛下有何吩咐?”宋晚凝轻声询问。
于德茂忙笑道:“娘娘放心,陛下一切安好。”
“只是陛下挂念娘娘膝伤,特让奴才过来瞧瞧,问娘娘今日可好些了?”
“陛下还说,若晚间得空,或会来玉芙轩看看娘娘。”
他这话说得委婉,实则暗示陛下今晚有意前来。
宋晚凝眼波微动,唇边荡起一抹温婉又羞怯的笑意:
“陛下日理万机,还这般挂念着嫔妾,实在令嫔妾感激涕零。”
她轻轻抚过膝上薄毯,“赵院正今日刚来看过,说伤势虽有好转,但切忌挪动受力……”
“嫔妾方才用药时,膝上仍透着青紫,连自己瞧着都有些心惊。”
说着微微倾身,她指尖若有似无地按了按毯子下的伤处,眉间轻蹙即展,带着三分歉然七分无奈:
“原该亲自向陛下谢恩的,只是如今这般模样,若勉强侍驾,反倒失了仪态。”
“更怕……更怕若是休养不当,日后成了痼疾,反倒累得陛下长久挂心。”
她抬眼望向于德茂,眸中水光潋滟,语气恳切:
“还请公公代为转达。陛下眷顾之恩,嫔妾时刻铭记于心。”
“待伤势稍愈,定当精心妆扮,亲往乾清宫叩谢天恩。”
于德茂何等精明,立即听出了这字字温软背后的推拒之意。
他飞快地觎了宋晚凝盖着薄毯的膝盖,想起那日地上的血迹和赵院正的叮嘱。
心中那点因传旨被拒可能引起帝王不悦的担忧也散了,反倒生出几分怜惜。
他面上笑容不变,躬身道:
“娘娘安心休养便是,奴才定将娘娘的心意,仔细禀告给陛下。”
“多谢公公体谅。”宋晚凝感激一笑。
于德茂摆摆手,随即话锋一转,“说起来,陛下今日心绪确实有些烦闷,皆因昨夜城西突发火情。”
“幸得永宁侯爷恰巧……恰巧在场,及时察觉,协同五城兵马司的人平息火势,还擒获了几名形迹可疑的匪徒,才未酿成大祸。”
宋晚凝心中一动,面上却是惊讶与后怕,“城西火情?竟有此事?父亲可有受伤?”
她下意识地向前倾了倾身体,流露出对父亲消息的急迫担心。
“娘娘放心,侯爷洪福齐天,只是些许擦碰,无甚大碍。”
于德茂忙道,“陛下已派太医前去诊治,并下了恩赏。”
他顿了顿,声音压低了些:
“只是……火势起得突然,当时场面混乱,侯爷虽尽力疏散百姓,却仍旧有人失踪。”
“也不知,侯爷是否将人集中安置起来了?奴才可否劳烦娘娘,帮忙询问侯爷一番?”
“奴才多年前的恩人一家,恰好便住在城西东三巷那一片,如今倒是找不到人了,心中多少有些愧疚难安……”
他说着,竟是要屈膝行礼。
宋晚凝立刻示意莲心扶住他。
她心中清明如镜。
昨夜父亲为何恰巧出现在城西,那场巧合的“天火”又是如何被“及时”发现并扑灭,她再清楚不过。
寻找小于公公的家人,本就是计划中的一环。
就是不想于德茂的嘴竟这般严实。
但凡他说小于公公是他的干儿子,永宁侯的人知晓了定然会更加尽心尽力,可他仍死死瞒住。
或许对他来说,私事永远不如陛下的事重要。
一旦被人发现了小于公公这一软肋,于德茂很容易被受制于人。
不过,既然于德茂主动求上门来,她也正好施恩拉拢。
即便他不愿告知被救人的真实身份。
宋晚凝颔首,“公公快别如此!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
“父亲既在场,又让人疏散安置民众,本就有责任,帮忙寻人更是义不容辞!”
她转头对着弄眉吩咐:
“快!立刻去寻个稳妥的人,拿着本宫的对牌,速速出宫回侯府传话。”
“让父亲务必加派人手,仔细搜索城西东三巷附近所有可能安置妇孺的地方,定要找到于总管的恩人。”
“一有消息,立刻来回禀本宫!”
“是!奴婢这就去!”
弄眉见宋晚凝神色焦急,不敢怠慢,连忙应声出去安排。
于德茂见宋晚凝答应得如此爽快,心中有些感动,连作揖道:
“奴才谢娘娘大恩!”
“于总管言重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