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皇宫谣言(2 / 2)
己打自己的脸,如若有功那他功高盖主,势必有一天会让皇上起提防之心,安亲王退也不是,进也不是。
徐长安在身后暗暗着急,却听得殿上皇上缓缓说:“这件事情得从长计议,虽然安亲王惯于治理此种朝事,但是江水干旱非一日一冰,恐怕没有十年八年是治理不好的,再加上安亲王刚刚丧母,朕不能让安亲王就此远离京都而南下那个恶劣之地。不如我们再想他法……”皇上面有难色,看着殿下的安亲王仍然玉树临风。
殿下之昭亲王锋芒毕露,华丽在身,而安亲王则是深藏不露,简朴自洁,若说是皇上更喜欢谁一些,到是昭亲王的招势更好猜透,更容易防范一些,对于安亲王有时候确实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安亲王上前一步,看着烛火闪耀,心里点点迟疑。并不是放不下自己的王府,也并不是因为京都有什么牵念,而是一旦离开京都,再回来的时候,怕在京都就没有自己的容身之所,若要让自己在那边塞就此一生,想想也心有不甘,可是事已经至此,已经毫无退路。并不能因为皇上的一仁之让就觉得这是真心话,眼下燃眉之急,是确实需要一个人站出来为那些百姓解除干旱。
“皇上,臣弟愿意领命南下,前去江水治理旱灾。”安亲王抱拳请命,面色如常,只有他身后的徐长安面色如灰,想说却又不敢在殿上放肆,只能任由这件事情发展到最坏的地步。
他何尝不知道,安亲王神思悲痛之余,一定会做出有违常理之事,但是万万没有料到平日里稳健如石的他会突然做出这样大的决定,而且是几乎不假思索。
“三弟,朕可不舍你离开京都,朝中离不开你啊。”皇上站了起来,身子前探,神情悲切,仿佛马上瞬间要失去这个左膀右臂。
一旁的昭亲王见安亲王如此作为,百思不得其解,好不尴尬地继续奉承道:“皇兄,这有何舍有何不舍,在朝中三哥是尽力为朝,在江水三哥仍然是为皇兄着想,只不过是距离变了而已。就算再远,君还是君,臣还是臣,臣要为君效命这千古不能更变,三哥,你说对吧。”
昭亲王意在让安亲王说出几句好大喜功的话来,可是安亲王一始既往的安静,只是十分淡定地说:“皇兄,我只是想为皇兄解燃眉之急,虽然臣弟愚钝不一定能解决这个问题,但我想只要我前去尽力,一定会有有志之士前来援助,只是到时候希望皇上能给那些有志之士一个立功的机会,给他们一个报效朝廷的机会。”
昭亲王听此,又站起来看似夸奖,其实却是揶揄道:“三哥所说这话,貌似臣弟也会说。现在事关几万条江水百姓的人命,三哥又怎么可以当作儿戏,说这样不负责任的话。若我说,既然要治理旱灾,那就要做出功绩来。若不然三哥这样带头说出一些诳语来,今后的大臣还不纷纷效仿,到时候官银没少花,可是没有功绩,皇兄就该为难了。既无功又无过,让皇兄该是赏,还是该是罚呢?”
听到昭亲王的话,皇上也不难明白他是什么意思,但仍然静静看着殿下的安亲王,不知道他会如何作答,却见安亲王轻抬面庞,十分轻淡说:“我在一个月之内必将给皇兄一个满意的答复,如果没有将江水的旱灾情况做出一个有效的治理办法来,我自愿受皇兄的责罚。”
听到这里,昭亲王拍手称赞:“果然不愧是皇兄的左膀右臂,好决心,好胆量。如果我们圣炎王朝多几个像三哥这样的衷心志士,又何愁不能一统天下,称霸为王,做成千古基业。”
殿上的皇上也微微颔首,只是心有疑虑地问:“三弟果然有办法在一个月之内将江水之旱灾找出一个好的解决办法来?要知道那江水的干旱可不是一年两年的问题了,皇兄正为此日夜难眠,若这次花费人力财力再找不出办法来,那我也只好割舍那个地方,让百姓另迁别地生活,别国犯与不犯也管不了太多了,总不能让那些百姓渴死饿死不是?”
听到皇上这样说,安亲王自知说出了不可反悔的话,就十分果断地说:“皇兄放心,臣弟既然说出这话,定然竭尽全力,如若没有做出功绩,臣弟自愿将安亲王府所有的家当奉上,以赔偿国库的开支。”
一听这话说到这份上,殿上的帝王也不好太小气,只摇着手说:“都是亲兄弟,这又是何必,不必这样严重,不必这样严重。”
可是殿下的安亲王知道,这件事情自己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昭亲王在一旁神情复杂,目光之中似有同情又似有得意,安亲王却一如往日那边淡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