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异变陡生(2 / 3)
礼物。
顾云潇抱着那台上海红灯牌T-602收音机,专注地调试着频道。
男人对这种精密机械总有天然的好奇。
他家境虽好,但这型号比他家里的还先进些。
很快,关山老师播讲《林海雪原》的声音清晰传出,满屋的人瞬间被吸引,静静围坐聆听。
林初夏拿出九个跟大队长家换的鸡蛋和一根腊肠,去厨房张罗开火饭,请知青们暖房。
母亲没给她带太多肉,只能等明天去镇上供销社采购了。
晚上,她用带来的调料做了一大锅腊肠煲仔饭。
每人分到四两米饭、五片腊肠、一个煎蛋和一小碟凉拌菠菜。
在这个细粮金贵的年代,这顿饭算得上丰盛体面,大家都吃得很满足。
众人离开后,邹诚又折返回来,跟林初夏敲定了军装的细节。
七十年代的布料幅宽约九十厘米,邹诚身高一米八,一套男式军装需要约十五尺布。
他没布也没票,林初夏最终收他二十块钱手工费。
比京市百货大楼买23块钱的成品还实惠些。
两人约好五天后交货。
送走邹诚,林初夏看着泥胚墙和地面,只觉得灰扑扑的。
明天得去多买点旧报纸糊墙,不然满屋掉土渣子。
最后一位知青离开,新盖的土坯房安静下来。房梁上,一道白色影子轻盈滑落,正是林初夏的伙伴——小栗子。
“夏夏~!”小栗子嘶嘶的声音满是雀跃,“可算没人啦!新家真亮堂!我能住衣柜下面不?那儿进出方便!”它支棱起小脑袋,黑豆眼期盼地望着炕上的红漆衣柜。
林初夏笑着将它冰凉的小身体捧起,亲昵地用鼻尖蹭蹭它的圆脑袋:“当然行!以后这儿,就是咱俩的家!”小栗子最爱这亲昵,立刻满足地把自己盘上她脖子,凉丝丝地当起了“围脖”。
林初夏开始收拾带来的布料。脖子上的小栗子也没闲着,操心地指挥:“夏夏,叠齐边儿!”说着,它滑下来,灵巧的尾巴尖卷起布角递给她。一人一蛇配合默契,很快布料就叠成了豆腐块。
转到小厨房,地上是装碗筷的木箱。小栗子立刻游过去:“夏夏,碗!”
它用身体小心缠住一个粗瓷碗边缘,“举”起来递去,尾巴尖还下意识扶着碗底:“小心,沉!”它嘶嘶叮嘱。
林初夏刷碗时,小栗子就在箱子和水盆间穿梭,卷着碗筷传递,还不忘提醒:“盆边有锈,刷干净!别吃坏肚子!”
当最后一双筷子码上简陋的木架,小栗子又盘回林初夏脖子上,得意又带着点疲惫:“哼,这点活儿算什么!为了夏夏和家,小栗子再干十箱都行!……不过该歇啦,明天还得查米缸有没有老鼠洞呢!”
林初夏吹熄煤油灯,黑暗中,唯有小栗子月光般的鳞片泛着微光。
她轻抚着颈间冰凉的依靠,低语:“嗯,有你在,我什么都不怕。睡吧,小栗子,我们的家,晚安。”
1973年7月25日清晨,林初夏正蹲在门口用牙粉刷牙,隔壁就传来吵闹声。
陈东和徐莹在收钱,一会儿要进城买新锅。
赵红艳骂骂咧咧交了五块钱,直斥孟晓晴是扫把星。
孟晓晴被骂的根本不敢还嘴,只坐在一旁委屈地流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