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3章 归墟迷途(48)(5 / 7)
核洞的地面上,看着信物的光渐渐融入地脉,成为了地脉的一部分。阿古拉队长笑着说:“终于稳住了,这下地脉轮回的波动应该不会有问题了。”小石头则兴奋地看着守脉苗:“我的苗也成了地脉信物,以后它就是守护地脉的一部分了!”
可就在这时,王导掌心的阳灵珠突然微微发烫,珠子里映出嵩山脚下的“大禹庙”——庙前的香炉里,香灰突然凝聚成一道细小的影子,影子泛着极淡的地脉光,正对着灵核洞的方向望来,虽然看不清模样,却能感受到一股熟悉的“守护气息”,像是之前帮助过他们的上古守脉人残魂,又像是新的守护者正在觉醒。
王导站起身,朝着大禹庙的方向望去,阳灵珠的光芒中,影子渐渐消散,却在庙前的石碑上,留下了一道极淡的符文——是“待”字,像是在等待着什么,又像是在预示着新的守护使命。
干宝走过来,看着符文,笑着说:“地脉的守护永远没有尽头,或许这是在告诉我们,还有新的守护者会出现,还有新的故事要开始。”阿泽也点头:“东海的鲛人已经开始教孩子们感应地脉,岭南的瘴卫也在培养新的瘴石灯守护者,守护的传承,会一直延续下去。”
王导握紧阳灵珠,守沙刀的刀身泛着淡金色的光,母虎蹭了蹭他的腿,山君印记的金光与灵核的光芒相互呼应。他知道,虽然这次地脉波动被稳住了,却只是守护路上的一个驿站,未来还会有新的挑战,新的守护者,新的故事。
众人走出灵核洞,嵩山的阳光洒在身上,温暖而明亮。远处的田野里,百姓们正在劳作,孩子们在田埂上奔跑,笑声顺着风传来,充满了生机。王导看着这一切,突然明白,他们守护的不是冰冷的地脉,而是这片土地上的生命,是这些平凡却珍贵的日常。
“接下来,我们去大禹庙看看吧,”王导对着众人说,“看看那道符文,到底藏着什么秘密。”母虎对着大禹庙的方向低吼,率先朝着山下走去,山君印记的金光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像是在为新的旅程,指引方向。
队伍的身影渐渐消失在嵩山的山道上,身后的灵核洞还在泛着地脉阳气的光芒,洞内壁的上古符文依旧清晰,守脉苗的藤蔓顺着山道蔓延,像是在为他们铺就一条充满希望的路。而在大禹庙前的石碑上,那道“待”字符文,正泛着极淡的光,等待着他们的到来,也等待着新的守护故事,缓缓展开。
前往大禹庙的山道上,秋阳把银杏叶染成金箔,落在地上铺出柔软的路。几个背着竹篓的药农从山上下来,篓里装着刚采的“地脉参”——参须泛着淡金色,是地脉稳定后才重新长出的灵草。看到王导腰间的十枚符,药农们笑着挥手:“庙里的香火最近旺得很,求平安的、求丰收的,连远村的人都来,就是晚上偶尔能看到庙后有‘光影子’,像人又不像人,倒不害人,就是看着怪。”
王导心中一动,那“光影子”或许和“待”字符文有关。走到庙门口时,果然闻到浓郁的香火气,香炉里插满了新香,灰烬凝结成一团淡金色的雾,雾中隐约能看到细小的人影在晃动,正是药农说的“光影子”。庙门两侧的古柏上,缠着几缕翠绿的守脉苗藤蔓——是之前小石头种的,藤蔓已经顺着树干爬到枝桠,叶片上的绒毛泛着光,正吸收着香火中的“信念气”。
“这些光影子是‘信念影’,”干宝掏出手稿,指尖划过“香火聚灵”的批注,“《搜神记》卷八载‘大禹庙有灵,食香火之念,化影护庙’,它们是百姓的守护信念凝聚成的,不会伤人,反而会帮着守护庙中的地脉节点。”他指着庙后的方向,“‘待’字符文应该在庙后的‘契约石’旁,那是上古守脉人立下契约的地方,地脉的核心契约就刻在石上。”
绕到庙后,果然看到一块丈高的青石板,石面上刻着密密麻麻的上古符文,中央正是那道“待”字,字的周围有九个细小的凹槽,凹槽里泛着淡淡的光,与之前灵核洞的地脉引导阵符文一模一样。契约石的边缘有一道细微的裂痕,裂痕中渗出极淡的灵力,正顺着地面往山下蔓延,与地脉相连。
“凹槽是用来放‘灵脉结晶’的,”干宝蹲下身,用手指拂过凹槽,“手稿里说,上古守脉人立下契约时,收集了九大地脉节点的灵脉,凝成九颗结晶嵌在石上,每百年需要用新的灵脉结晶替换,否则契约的力量会减弱,地脉就会出现新的薄弱点。之前的地脉波动,就是因为结晶的力量快耗尽了。”
王导看着凹槽,突然明白之前灵核洞的地脉引导阵为何指向这九个信物——阳灵珠、阴符、守沙刀、鲛魂珠、阳燧弹、瘴石灯、灵核碎片、珊瑚杖、守脉苗种子,正好对应九大地脉节点,每样信物都蕴含着对应节点的灵脉,能提炼出新的灵脉结晶。
“我去东海!”阿泽第一个开口,鲛魂珠在掌心泛着蓝光,“珊瑚杖里的灵脉最浓,我带几个族人去提炼,顺便看看部落的珊瑚阵有没有异常。”阿蛮也跟着点头,握紧瘴石灯:“岭南的瘴石灯吸收了这么久的信念气,灵脉肯定够,我回去一趟,顺便清理瘴窟的最后一点蚀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