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0章 天墓无极(135)(2 / 7)

加入书签

脉液样本,准备带回基地进行分析。

就在这时,溶洞突然剧烈摇晃,顶部的冰柱开始坠落。“不好!强风引发了溶洞坍塌!”赵雷大喊,立刻让队员们撤离。所有人沿着临时通道快速撤退,当最后一名队员冲出溶洞时,整个溶洞轰然坍塌,黑色的火山岩和冰块将入口彻底堵塞。

“幸好我们撤离及时!”陈曦擦了擦额头的冷汗,看着坍塌的溶洞,“陨星之核被埋在里面,暂时安全了,但我们需要尽快制定方案,将它保护起来。”

赵雷对着对讲机汇报情况:“冷队,我们在黑石滩找到了陨星之核,它位于一个溶洞深处,能量极其强大,但溶洞已经坍塌,需要重新开辟通道才能进入。另外,这里的强风环境恶劣,大型设备无法运输,修复和保护工作难度很大。”

冷锋接到汇报后,立刻在基地召开紧急会议。“陨星之核是神脉系统的核心,必须尽快保护起来,防止再次受到破坏。”他看着屏幕上的黑石滩地图,“张岚,你和地质专家研究一下,能否在坍塌的溶洞周围建立一个临时的防护屏障,阻挡强风和碎石;李锐,你负责改装运输设备,确保能在强风环境下运输修复物资;赵雷,你带领侦查小队留在黑石滩,监测陨星之核的能量波动,防止出现意外情况。”

会议结束后,各小组立刻行动。张岚和地质专家经过研究,决定采用充气式防护屏障——这种屏障由高强度的抗风材料制成,展开后能形成一个直径约五十米的半圆形防护区,有效阻挡强风和碎石。李锐则将运输车辆的轮胎换成防滑履带,车身加装防风挡板,确保能在黑石滩的复杂地形上行驶。

三天后,防护屏障和修复设备全部准备就绪,冷锋带领精锐小队,乘坐改装后的运输车辆,前往黑石滩。车队在强风中缓慢前进,车身两侧的防风挡板被风吹得微微变形,但依然保持着稳定。经过一天的跋涉,车队终于抵达黑石滩,与赵雷的侦查小队汇合。

队员们立刻展开防护屏障,充气泵轰鸣着将屏障撑起,形成一个巨大的半圆形防护区,将坍塌的溶洞入口完全覆盖。张岚和地质专家在防护区内搭建起临时的检测站,通过地质雷达监测陨星之核的能量波动——数据显示,陨星之核的能量稳定,神脉液的渗透速度正常,暂时没有危险。

“接下来,我们需要开辟一条新的通道,进入溶洞内部,对陨星之核进行全面检测和保护。”冷锋对着队员们说,同时让李锐带领队员们使用激光切割仪,在坍塌的溶洞入口处开辟通道。

激光切割仪的红色光束在黑色火山岩上划过,岩石逐渐被切割成小块,队员们用挖掘机将碎石清理出去。经过两天的艰苦工作,一条宽约两米的通道终于开辟完成,直通溶洞内部的圆形空间。

队员们沿着通道进入溶洞,陨星之核依然悬浮在半空中,表面的神脉液流动如常。张岚立刻用检测设备对陨星之核进行全面扫描,发现陨石内部的空腔内储存着约十万升神脉液,这些神脉液通过陨石表面的纹路渗透出来,为整个神脉系统提供能量。

“我们需要在陨星之核周围搭建一个恒温恒压的保护罩,防止神脉液流失。”张岚指着陨石周围的空间,“保护罩由特殊的透明材料制成,既能让我们观察陨星之核的情况,又能隔绝外部环境的影响。”

队员们立刻开始搭建保护罩,他们将保护罩的支架固定在周围的冰壁上,然后将透明材料展开,覆盖整个支架。经过一天的努力,保护罩终于搭建完成,陨星之核被稳稳地包裹在里面,保护罩内的温度和压力被调节到与溶洞内部一致,确保神脉液不会因为环境变化而流失。

“陨星之核的保护工作完成了!”李教授兴奋地说,他拿着检测报告,“数据显示,保护罩的各项参数都符合要求,神脉液的渗透速度稳定,不会对神脉系统造成影响。”

冷锋看着保护罩内的陨星之核,心中满是欣慰。从发现昆仑镜,到保护神宫、修复神脉节点,再到找到并保护陨星之核,他们经历了无数次战斗和挑战,终于守护住了昆仑神脉系统的核心。

就在这时,总部的对讲机传来好消息:“守陵者小队,经过国际刑警和各国文物保护组织的联合努力,全球范围内与黑蝎有关的盗墓组织和文物走私团伙已被全部肃清,昆仑山脉的文物安全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保护。另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将昆仑神脉系统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正式启动全球保护计划!”

队员们听到消息后,纷纷欢呼起来。他们的努力不仅保护了中华文明的瑰宝,还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为全球文物保护事业做出了贡献。

冷锋站在溶洞内,看着保护罩内的陨星之核,心中充满了感慨。这场历时数月的战斗,让他深刻认识到文物保护的重要性——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的见证,每一处遗址都是文明的传承。未来,他们还将继续守护昆仑山脉的神脉系统,探索更多的上古文明秘密,让中华文明的光芒永远闪耀。

此时,李教授拿着一块新发现的符文碎片,走到冷锋身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