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9章 天墓无极(134)(4 / 8)
他们加强警戒,一旦发现黑蝎踪迹,优先保证人员安全,必要时可放弃节点探索。”他对着对讲机下令,同时调出昆仑山脉的地质模型,“老张,你立刻测算神脉节点全部被毁后的地质影响范围,为后续防御计划提供数据支持。”
地质学家老张立刻带领团队投入工作,电脑屏幕上的数据飞速跳动。半小时后,一份详细的地质影响报告摆在了冷锋面前:“神脉节点若全部被毁,短期内会引发昆仑山脉中段的8级以上地震,冰川融水将形成大规模洪水,淹没下游的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部分区域;长期来看,昆仑山脉的地质结构会逐渐不稳定,可能导致周边地区频繁发生地震和山体滑坡。”
冷锋看着报告上触目惊心的数据,心中愈发沉重。此时,赵雷小组的队员们已经抵达基地,他们带回了冰眼节点的神脉液样本和通道内的符文拓片。李教授和张岚立刻拿着样本前往实验室,通过高精度质谱仪分析样本成分。
“冰眼节点的神脉液中,未知微量元素的含量是神宫样本的三倍!”张岚拿着检测报告冲进指挥室,脸上满是兴奋,“这种微量元素不仅能在低温下保持液态,还能吸收和释放地质能量,正是神脉系统维持昆仑山脉地质稳定的关键!如果能破解它的合成方法,或许能人为修复受损的神脉节点。”
冷锋接过报告,目光落在“地质能量吸收”几个字上。“也就是说,只要我们能保护好现有神脉节点,同时找到合成这种微量元素的方法,就能阻止黑蝎的阴谋?”
“理论上是这样,但合成难度极大。”张岚指着报告上的分子结构图,“这种微量元素的分子结构极其复杂,需要在超低温、高压的环境下才能合成,目前我们的技术还无法实现。不过,古卷记载,神宫的主殿内有一台‘脉能转化仪’,或许能利用昆仑镜和神脉液,将普通物质转化为这种微量元素。”
冷锋立刻让陈曦调取神宫主殿的三维模型,在张岚的指引下,找到了位于主殿角落的一台金属装置——那正是“脉能转化仪”。装置主体呈圆柱形,顶部有一个与昆仑镜匹配的凹槽,侧面有多个管道接口,显然是用于输送神脉液的。
“要启动脉能转化仪,需要昆仑镜、神脉液和青铜圆盘三者配合。”李教授补充道,“古卷记载‘镜引脉能,盘承脉液,仪转化生’,三者缺一不可。但神宫主殿已经被冰川掩埋,要想再次进入,需要重新开辟通道,而且风险极大。”
冷锋沉思片刻,做出决定:“优先保护已发现的神脉节点,同时组织一支精锐小队,准备重新进入神宫主殿,启动脉能转化仪。赵雷,你带领侦查小队,对神宫周围区域进行全面勘察,寻找安全的通道入口;李锐,你负责准备进入神宫所需的装备,包括破冰设备、防化服、机关破解工具和足够的补给;张岚和李教授,继续研究古卷和神脉液样本,寻找启动脉能转化仪的具体方法。”
队员们立刻行动起来。赵雷带领侦查小队乘坐直升机,对神宫周围的冰川区域进行勘察。经过两天的细致搜索,他们在神宫主殿西侧三公里处发现了一条天然冰缝,冰缝底部与神宫的废弃通道相连,且没有被坍塌的冰川堵塞,是进入主殿的理想通道。
“冷队,我们在冰缝内发现了黑蝎留下的标记,推测他们之前也考察过这里,但没有找到进入主殿的方法。”赵雷对着对讲机汇报,同时让队员们在冰缝入口设置警戒装置,“冰缝内的温度约为零下四十摄氏度,有多处冰锥悬挂在顶部,需要小心通过。”
冷锋接到汇报后,立刻组织精锐小队——包括赵雷、李锐、陈曦、张岚、李教授和五名经验丰富的登山队员。小队携带破冰镐、激光切割仪、便携式氧气罐、防寒睡袋等装备,乘坐直升机前往冰缝所在地。
直升机降落在冰缝入口附近的雪原上,队员们穿戴好防寒装备,开始向冰缝内进发。冰缝宽约三米,深约两百米,底部的通道仅容一人通过。张岚走在最前面,手中的机关探测仪不断扫描着通道两侧的冰壁,确保没有隐藏的机关。
“小心!顶部有冰锥松动!”登山队员突然大喊,所有人立刻卧倒。一块直径约一米的冰锥从顶部坠落,砸在地面上碎裂开来,冰块飞溅。队员们起身拍掉身上的碎冰,继续前进,赵雷则用登山绳将顶部的冰锥逐一固定,防止再次发生危险。
经过两小时的艰难跋涉,小队终于抵达通道的尽头——一道被冰层覆盖的石门,石门上刻着与神宫主殿相同的符文。“这就是通往主殿的侧门!”李教授兴奋地说,“只要打开这道石门,就能进入主殿,找到脉能转化仪!”
张岚用激光切割仪清除石门上的冰层,露出下方的菱形凹槽。李教授将昆仑镜嵌入凹槽,石门发出“轰隆”的闷响,缓缓向两侧打开。主殿内的景象与之前相比没有太大变化,中央的水晶球虽然布满裂缝,但仍散发着微弱的蓝光,脉能转化仪静静地矗立在角落,表面覆盖着一层薄冰。
队员们小心翼翼地进入主殿,张岚立刻用机关探测仪检查周围环境,确认没有危险后,开始清理脉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