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0章 天墓无极(125)(5 / 6)

加入书签

海海沟里发现了一个隐藏的基地,基地里有大量的实验设备和变异生物样本,显然是“深海之眼”的余孽用来进行非法实验的地方。

苏清鸢立刻联系国家海洋局和军方,请求支援。三天后,一支由科考船和军舰组成的联合队伍抵达南沙群岛,对深海基地进行了彻底的清理。在基地的实验室里,他们发现了大量的实验记录,记录显示“深海之眼”的余孽一直在研究如何利用海洋生物破坏南海的生态环境,之前的低频脉冲干扰鱼群、变异夜光水母都是他们的“实验成果”,而他们的最终目标,是通过破坏生态环境,削弱远古封印的能量,从而再次唤醒远古海神。

“这些人真是疯了!”陈九爷看着实验记录,愤怒地说,“为了达到目的,竟然不惜毁掉整个南海的生态,他们就不怕自己也葬身于此吗?”

苏清鸢将实验记录整理好,递给国家海洋局的官员:“这些记录很重要,不仅能帮助我们了解‘深海之眼’的阴谋,还能为后续的生态保护提供参考。我们必须尽快制定应对方案,防止他们再次进行类似的实验。”

在联合队伍的帮助下,南海的生态保护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他们在南海的各个重要海域设立了“生态保护区”,禁止任何非法的捕捞和实验活动;同时,还建立了一支“南海生态应急队”,由科学家、军人、鲛人和渔民组成,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能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鲛人与人类交流中心”也在这个时候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随着南海生态的改善和鲛人与人类合作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参观、学习,甚至有不少国外的科研机构提出了合作申请。苏清鸢和林深趁机开展了“南海生态研学项目”,邀请国内外的学生和科研人员来到南海,亲身参与海洋保护工作,了解鲛人的文化和历史。

一天,交流中心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来自东南亚各国的渔民代表。他们带来了各自国家的海洋保护经验,也分享了面临的共同挑战。在座谈会上,一位来自菲律宾的老渔民说:“我们的渔民和南海的渔民一样,世代靠海为生。但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渔业资源越来越少。看到南海的变化,我们也看到了希望。我们希望能和你们合作,共同保护这片海域,让我们的子孙后代都能有鱼可捕。”

苏清鸢深受感动,她拿出一份早已准备好的“南海生态合作倡议”,递给各国的渔民代表:“南海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保护它需要我们所有人的努力。我们愿意分享我们的经验和技术,也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制定出适合整个南海区域的生态保护方案,让这片海域永远充满生机。”

各国渔民代表纷纷在倡议上签字,承诺将共同参与南海的生态保护工作。银纹鲛人也通过翻译器表达了鲛人的意愿:“鲛人愿意与所有热爱海洋的人类合作,共享南海的资源,共同守护这片蓝色的家园。”

接下来的几个月,南海的生态保护工作取得了显着的成效。在“南海生态合作倡议”的推动下,周边国家纷纷加强了对本国海域的生态保护,非法捕捞和污染行为明显减少;“南海生态应急队”成功处理了多次生态异常事件,包括一次小规模的石油泄漏和一次赤潮预警;“南海生态研学项目”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海洋保护人才,他们中的不少人毕业后选择留在南海,成为了生态保护的新生力量。

苏清鸢站在交流中心的人工海域边,看着孩子们和鲛人一起在水中嬉戏,心中充满了欣慰。林深走过来,递给她一杯热咖啡:“刚收到消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准备将南海的生态保护模式作为全球海洋保护的范本,邀请我们去纽约做报告。”

陈九爷也走了过来,笑着说:“老吴他们护渔队最近又有新发现,在东沙海域发现了一群中华白海豚,这可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说明咱们的生态真的恢复了。”

苏清鸢接过咖啡,看着远处海面上的夕阳,夕阳的余晖洒在海面上,形成了一道金色的光带。她知道,南海的生态保护之路还很长,“深海之眼”的余孽可能还在某个角落伺机而动,未来还会遇到更多的挑战。但她也相信,只要鲛人与人类始终团结一心,只要每一个人都能为这片海洋贡献自己的力量,南海就永远不会失去生机。

银纹鲛人游到岸边,用爪子在沙滩上划出一道长长的弧线,像是在描绘南海的轮廓。苏清鸢蹲下身,在弧线的旁边写下“守护”两个字。夕阳下,沙滩上的鲛文和汉字相互映衬,像是在诉说着一个关于共生与守护的故事。

海面上,一条蓝鳍参跃出水面,身后跟着一群幼鱼,它们的身影在夕阳的余晖中闪烁,如同跳动的火焰。苏清鸢知道,这个故事还会继续,南海的每一寸海域,每一条鱼,每一朵珊瑚,都将是这个故事的见证者。而她们的守护,也将如同这永不熄灭的火焰,在南海的每一个角落,永远燃烧下去。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邀请函送达时,南海正迎来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雨丝落在交流中心的人工海域,激起一圈圈细碎的涟漪,几只小鲛人顶着海藻编织的“小伞”在水面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