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7章 天墓无极(102)(7 / 7)

加入书签

绝望和不甘。难道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遗物,最终还是要落入这些贼人之手?爷爷的遗愿,历史的真相,就要这样断送?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异变再次发生!

陈砚因为紧张,手心出汗,那枚一直握在手中的“文”字玉佩,不慎脱手,“啪”地一声掉在地上,恰好滚落到耳室中央那块刻着星图的石壁下方。

玉佩落地的瞬间,仿佛触动了某个机括。整个耳室轻微一震,紧接着,那面刻着星图的石壁,竟然从中无声地裂开,露出了后面一个黑漆漆的洞口!同时,一阵沉闷的机括转动声从脚下和四周传来!

“怎么回事?”刀疤和他的手下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了一跳。

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耳室以及连接的石室顶部,突然落下大量的灰尘和碎石,整个结构开始变得不稳定起来!

“不好!这里要塌了!快拿东西走!”刀疤顾不得许多,命令手下冲进去抢东西。

陈砚却福至心灵,大喊一声:“苏湄,进去!”他一把拉起苏湄,捡起地上的玉佩,毫不犹豫地钻进了那个刚刚出现的洞口。

他们刚进去,身后的石门就迅速合拢,将刀疤等人愤怒的吼叫和枪声隔绝在外。与此同时,外面传来了更剧烈的坍塌声……

洞内并非完全黑暗,隐约有微弱的光线从前方透来。这是一条向上的狭窄通道,空气清新了许多。两人顾不得多想,沿着通道拼命向前跑。

不知道跑了多久,前方出现亮光。冲出洞口,刺眼的阳光让他们一时睁不开眼。适应之后,他们发现自己竟然身处青城山后山一处相对平缓的山坡上,远处可以看到上清宫的飞檐。回头看,那洞口隐藏在一个巨大的岩石后面,被灌木遮掩,十分隐蔽。

惊魂甫定,陈砚和苏湄瘫坐在地上,大口喘着气。龙袍和玉佩盒完好无损地抱在陈砚怀里。

“老鬼……清泉道长……”苏湄担忧地望向洞口方向。

陈砚心情沉重,但他知道现在不是悲伤的时候。“我们先联系张道长和警察!刀疤他们可能被埋在里面了,但也可能有人逃出来,这里不安全!”

他们立刻用手机联系了张明远道长和李局长。很快,张道长带着观中道士,以及接到报警赶来的警察和救援人员来到了现场。

经过紧张的挖掘和搜救,结果证实了陈砚的担忧。衣冠冢的主石室和耳室部分发生了严重坍塌,刀疤及其两名手下被当场砸死,另外三人包括受伤的老鬼和清泉道长则被埋在废墟边缘,被成功救出,虽伤势不轻,但无生命危险。龙袍和两枚玉佩,则被陈砚和苏湄成功带出,完好无损。

经此一役,建文衣冠冢的发现震惊了考古界和历史学界。龙袍和一对玉佩作为极其珍贵的明初文物,被妥善保存在四川省博物院,与建文玉玺、经卷共同构成了研究建文帝下落的重要实物证据。

半个月后,老鬼和清泉道长伤愈出院。陈砚、苏湄和老鬼再次来到青城山,与张明远道长告别。

“此番经历,可谓惊心动魄,亦是无量机缘。”张道长感慨道,“建文帝遗物得以重见天日,亦是了一段历史公案。二位居士坚韧不拔,守护文物,功德无量。”

陈砚恭敬行礼:“多谢道长相助。只是不知那衣冠冢内的机关……”

张道长拂尘一摆,意味深长地说:“先人智慧,深不可测。那衣冠冢的机关,或许本就是为守护而设,亦是对闯入者心术的一种考验。心术不正,强求宝物,终将自食其果。你们持信物,怀正心,故能绝处逢生。”

离开青城山,回到武定县文物所,生活似乎恢复了平静。但陈砚知道,探寻并未结束。爷爷笔记中还有未解的谜团,建文帝流亡的路线图上,还有其他的节点。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新的线索会出现,引领他们走向另一段尘封的历史。

夜晚,陈砚再次翻开爷爷的笔记,在记录青城山线索的最后一页,他借着台灯,仔细端详着那枚“文”字玉佩和从衣冠冢带出的“御”字玉佩的拓片。灯光下,两枚玉佩的纹路似乎隐隐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图案,而在图案的极细微处,他似乎看到了一些比发丝还细的、从未被注意到的刻痕……

窗外,月色如水,万籁俱寂。但陈砚的心,却因为这新的发现,再次泛起了涟漪。历史的迷宫,仿佛永远没有真正的尽头,下一个入口,或许就隐藏在最不经意的细节之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