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7章 天墓无极(102)(1 / 7)
陈砚将建文玉玺交给省文物局的那天,武定县下了一场罕见的太阳雨。阳光透过云层,在地上洒出斑驳的光斑,雨水打在文物所的玻璃窗上,留下蜿蜒的水痕。周教授从北京赶来,手里拿着一份刚解密的明代档案,激动地拍在桌上:“你们看这个!《明实录》补编里提到,建文帝在狮山停留三年后,曾去贵州‘云峰山’,受苗族首领庇护,还留下了‘亲手抄写的佛经百卷’——就是你们说的建文经卷!”
苏湄凑过去,档案上的字迹模糊,但“云峰山”“苗首”“经卷”几个字清晰可辨。她翻出之前在玉玺洞拍下的壁画照片,壁画最后一幅果然画着建文帝骑着马,旁边跟着几个穿苗族服饰的人,背景是连绵的山峰,山峰形状与云峰山的卫星图高度吻合。“而且壁画上的苗族首领,腰间挂着一块银饰,和我之前在贵州文物展上看到的‘蚩尤纹银牌’一模一样,说不定经卷就藏在苗族的祭祀洞穴里。”
老鬼靠在沙发上,啃着当地特产的核桃,含糊不清地说:“苗族祭祀洞穴?那地方肯定有不少讲究,比如不能随便碰祭坛,不能穿红衣服之类的。不过没关系,有苏湄这丫头懂机关,有阿砚你懂线索,我负责打架,妥妥的!”
一周后,三人带着周教授开具的文物勘探函,登上了前往贵州黔东南的火车。云峰山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山下是世代居住的苗族村寨——云峰寨。他们刚到寨口,就看到一个穿着苗族百褶裙的姑娘在等他们,姑娘约莫二十岁,头上戴着银角头饰,手里握着一根缠满红绳的木杖。
“我是寨老派来接你们的,叫我阿依,”姑娘的汉语带着苗族口音,清脆悦耳,“寨老说,你们是来寻找‘建文先生’留下的东西,他让我带你们去见他。不过你们要记住,山上的‘蚩尤洞’是禁地,除了寨老和祭祀,外人不能随便进,建文先生的东西,说不定就在那里面。”
云峰寨的吊脚楼依山而建,木质的楼体在雨水的浸泡下泛着深褐色,楼檐下挂着风干的玉米和辣椒,色彩鲜艳。寨老的家在寨子最高处,是一座两层的吊脚楼,楼上挂着一块牌匾,写着“苗汉一家”四个大字,据说是清代康熙年间的遗物。
寨老是个头发花白的老人,穿着青色的苗族对襟衣,手里拿着一根铜烟杆,见到三人,笑着将他们迎进屋里。“建文先生的事,我们寨子里的老人一辈辈传下来,”老人吸了口烟,缓缓说道,“当年他逃到这里,身上带着伤,我们的祖先救了他,他就在寨子里住了半年,教孩子们读书,还帮我们改进了水稻种植的方法。临走前,他把一卷经卷和一块银牌交给祖先,说经卷里有他的心愿,银牌能打开蚩尤洞的门,让我们好好保管,等‘懂经卷的人’来取。”
“那银牌和经卷现在还在吗?”陈砚急切地问。
寨老点点头,从里屋拿出一个木盒,打开后,里面放着一块巴掌大的银牌,上面刻着复杂的蚩尤纹,还有一卷用蓝色绸缎包裹的经卷。“经卷我们不敢打开,怕弄坏了,银牌倒是一直放在盒里,你们看,这上面的纹路,和你们带来的青铜符很像。”
陈砚掏出青铜符,放在银牌旁边,果然,青铜符上的纹路和银牌的蚩尤纹能拼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图案——是一幅简易的蚩尤洞地图,标注着洞口的位置和里面的机关。“这就是打开蚩尤洞的钥匙!”他激动地说,“寨老,我们想明天就去蚩尤洞,取出经卷,好好保护起来,不让它受损。”
寨老沉默了片刻,叹了口气:“蚩尤洞是我们苗族的圣地,里面有祖先的灵位,还有很多古老的机关,一不小心就会出事。而且最近几天,寨子里总来些陌生人,穿着黑色的衣服,打听蚩尤洞的位置,我怀疑他们是冲着经卷来的,你们要小心。”
陈砚心里一紧,知道那些陌生人肯定是刀疤的同伙。刀疤被抓后,他的团伙群龙无首,但肯定还想抢夺建文文物,卖到国外牟利。“寨老放心,我们带了专业的装备,还有当地公安的联系方式,一旦遇到危险,会立刻求助。”
第二天一早,阿依带着陈砚、老鬼和苏湄,向云峰山的蚩尤洞出发。山路蜿蜒,两旁是茂密的竹林,偶尔能看到挂在竹枝上的苗族祈福红绳。阿依边走边介绍:“蚩尤洞在云峰山的半山腰,洞口被藤蔓掩盖着,只有用银牌才能打开。洞里面有三道机关,都是祖先设下的,用来保护灵位和经卷,第一道是‘蚩尤眼’,第二道是‘苗疆蛊阵’,第三道是‘银链锁’,都需要用特定的方法才能破解。”
走了约莫两个小时,前方出现一片陡峭的岩壁,岩壁上覆盖着厚厚的藤蔓,藤蔓中间有一个黑漆漆的洞口——蚩尤洞到了。阿依掏出银牌,放在洞口旁边的一块凸起的岩石上,银牌的光芒与岩石的纹路相互呼应,藤蔓缓缓向两侧分开,露出洞口。
“我只能送你们到这里,”阿依退后一步,眼神郑重,“洞里的机关,需要你们自己破解,记住,不要碰祖先的灵位,也不要踩地上的红色石头,那是蛊阵的触发点。”
三人点点头,打开强光手电,走进洞里。洞口很窄,只能容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