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1章 天墓无极(96)(3 / 7)
只要有地脉要守护,我老鬼就陪你们去!不过下次可得选个暖和点的地方,南极这鬼天气,我可不想再来第二次了。”
林月笑着递给老鬼一瓶热可可:“先别急着抱怨,中山站的厨师说要给我们做火锅,用南极的磷虾做锅底,肯定很好吃。等我们回去,好好庆祝一下,再出发去深海。”
我们收拾好装备,向圣殿外走去。夕阳下的冰芯峡谷泛着金色的光芒,冰壁上的符记还在闪烁,像是在为我们送别。我握着地脉总钥匙,它在手中散发着温暖的能量,与冰盖下的地脉产生着共鸣。虽然深海地脉枢纽和暗脉钥匙还等着我们去探索,但此刻,我们的心里充满了坚定——只要我们这个团队还在一起,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雪地履带车向中山站驶去,车窗外的极光突然出现,绿色和紫色的光带在天空中舞动,美得让人窒息。和晓雨靠在车窗上,轻声说:“极光其实是地脉能量与大气摩擦产生的,它们在庆祝我们净化了冰脉原点。”
我望着窗外的极光,心里默念:爷爷,我们又守护了一处地脉,接下来,我们会继续走下去,守护好这颗星球的每一条地脉。
履带车的灯光在冰原上留下一道长长的轨迹,向远方延伸。深海的挑战还在等待着我们,上古地脉守护者的遗迹、神秘的暗脉钥匙,还有更多未知的地脉节点,都在召唤着我们。我们的地脉守护之旅,还将继续。
中山站的食堂里,火锅的热气氤氲了整个空间,磷虾熬制的汤底泛着奶白色,咕嘟咕嘟地冒着泡。老鬼一手拿着筷子,一手拿着勺子,正往碗里捞着煮得软烂的磷虾,嘴里还在念叨:“这南极的磷虾就是不一样,鲜得能掉眉毛!早知道这么好吃,之前在冰芯峡谷受的冻都值了。”
林月坐在一旁,正给和晓雨的木质短杖涂抹特制的营养液——经过南极冰脉能量的滋养,短杖的嫩芽又长出了新的叶片,泛着淡淡的绿光。“短杖现在能感应到更深层的地脉能量了,”林月笑着说,“下次去深海,说不定能帮我们提前预警暗脉残留,比地脉监测仪还灵敏。”
苏湄则趴在桌子上,对着摊开的全球地脉图谱研究个不停,手指在标注“深海地脉枢纽”的位置来回滑动:“根据图谱显示,枢纽在马里亚纳海沟东侧的‘古海脊’下方,深度超过米,比挑战者深渊还要深。而且枢纽周围有‘地脉涡流’,会干扰深潜器的导航系统,我们需要重新改装‘地脉二号’的导航模块,用地脉总钥匙的能量作为指引。”
周雪端着一碗热汤走过来,坐在苏湄旁边:“我已经联系了国家深海局,他们会派最新的深潜器支援我们,还会派来一位懂上古深海地质的专家——李然博士,她是张教授的学生,研究过古海脊的地质结构,肯定能帮上忙。”
第二天一早,国家深海局的“深海探索号”科考船就抵达了中山站附近的海域,我们换乘到科考船上,向古海脊的方向驶去。李然博士已经在船上等候,她穿着一身深蓝色的科考服,戴着一副黑框眼镜,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古海脊地质图鉴》,见到我们,立刻热情地迎上来:“我早就听说过你们的事迹!能和地脉守护者一起探索深海枢纽,太荣幸了!”
李然博士告诉我们,古海脊是数十亿年前板块运动形成的,海脊下方的岩石中藏着大量的“地脉水晶”,能稳定地脉能量,但也容易吸引暗脉残留。而且枢纽的入口被上古地脉守护者用“地脉封印”挡住了,需要用地脉总钥匙和六块地脉晶的能量才能打开。
经过三天的航行,科考船终于抵达古海脊上方的海域。“地脉二号”深潜器已经准备就绪,比之前的“地脉一号”更大,舱体外侧加装了两层“地脉能量护盾”,还配备了新的“深海机械臂”,能在高压环境下进行精细操作。
我们依次进入深潜器,李然博士坐在副驾驶位,手里拿着地质探测仪:“古海脊的岩石很脆弱,下潜时要避开岩层裂缝,不然可能会引发塌方。而且我检测到周围有‘深海地脉蠕虫’的活动痕迹,它们被暗脉污染后,会主动攻击靠近的物体,体型可能超过20米。”
苏湄启动深潜器,缓缓向深海下潜。当下潜到8000米时,周围的海水突然变得浑浊,探照灯的光柱中,出现了无数条细长的黑影——是深海地脉蠕虫!它们的身体泛着黑色的暗脉光芒,头部有一张布满尖牙的嘴,正快速向深潜器游来。
“快启动地脉能量护盾!”李然博士大喊,同时操控地质探测仪,“它们的弱点在头部的‘地脉晶核’,只要击中晶核,就能杀死它们!”
老鬼立刻拿起改装后的火焰喷射器,对准舱体外侧的发射口:“看我的!保证把它们烤成蠕虫干!”橙色的火焰喷向最前面的一条蠕虫,击中了它的头部,蠕虫发出一声刺耳的尖叫,身体瞬间僵直,沉入海底。
阿青则用青铜匕首的能量,在深潜器周围形成一道金色的屏障,挡住了其他蠕虫的攻击。石敢当将石脉胶与火脉晶的能量混合,制成“高温胶弹”,通过机械臂扔向蠕虫群,胶弹在蠕虫身上炸开,透明的胶液瞬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