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6章 天墓无极(51)(3 / 8)
一直当花盆用了。”
“砚哥说得对!我之前就是瞎买,现在跟着砚哥学了不少!”
“以后每周都等砚哥直播!”
“砚哥明天还去线下吗?想看更多捡漏!”
陈砚笑着说:“明天先清理这个瓷罐,看看是什么年代的,然后鉴定抽到的三个粉丝的藏品。线下的话,后天去趟报国寺,听说那边有个交流会,可能有好东西。对了,‘刚入门的小白’,你私信还没发图呢,记得明天之前发过来,不然就错过鉴定了。”
回到工作室,陈砚把铜炉和瓷罐放在桌上,对着镜头说:“今天直播差不多到这了,感谢各位的陪伴。明天晚上八点,咱们不见不散,一起看瓷罐的真面目,还有免费鉴定。记得点赞关注,下次直播不迷路!”
他跟网友道别后,关掉直播,拿起那个瓷罐,开始小心地清理泥土。用软毛刷轻轻刷掉表面的泥土,再用清水慢慢冲洗,一个明代青花缠枝莲纹小罐渐渐显露出来。罐身的青花发色浓艳,缠枝莲纹流畅自然,虽然口沿有冲线,但整体品相不错。
陈砚拿起放大镜,仔细看底款,虽然模糊,但能看出是“大明万历年制”的字样。“没想到五十块捡了个万历青花罐,”他心里暗喜,“虽然有冲线,但市场价值也得有个两三万,这漏捡得值了。”
他把瓷罐和铜炉放在博古架上,又想起老顽童说的老画,拿出手机,给老顽童发了条微信:“明天把画的细节拍清楚,尤其是题跋、印章和纸质,方便鉴定。”
老顽童很快回复:“好嘞砚哥,我这就去准备,保证拍清楚!”
陈砚放下手机,泡了杯茶,坐在博古架前,看着今天的收获,心里满是成就感。他做鉴宝直播快两年了,从一开始的几个观众,到现在的几万粉丝,靠的就是真实和专业。他不想搞那些噱头,只想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更多喜欢收藏的人,让大家少走弯路,也能体验到捡漏的乐趣。
第二天晚上八点,陈砚准时开播,桌上摆着清理干净的青花罐和铜炉,还有准备好的鉴定工具。直播间刚打开,就涌进了不少人,弹幕里满是“砚哥晚上好”“想看青花罐”“老顽童的画呢”。
陈砚笑着拿起青花罐,对着镜头:“各位,昨天五十块买的瓷罐,清理干净了,大家看。这是一个明代万历年间的青花缠枝莲纹小罐,青花发色是典型的万历青花,浓中带紫,也就是常说的‘回青料’。罐身的缠枝莲纹,是万历时期常见的纹饰,线条流畅,布局合理。虽然口沿有冲线,但不影响整体价值,市场估价在两万到三万之间,五十块拿下,算是个小惊喜。”
弹幕瞬间刷满了“哇”“砚哥太牛了”“五十块变三万,血赚啊”。
“别羡慕,”陈砚说,“这也是运气好,正好碰到摊主不懂。咱们接下来鉴定粉丝的藏品,先看‘刚入门的小白’发的怀表。”
小白发的怀表照片很清晰,银色的表壳,表盘上有“上海制造”的字样,表链是金属的。“这怀表是民国时期的,”陈砚仔细看照片,“上海制造的怀表,当时很常见,主要是民用的。表壳是白铜镀银,不是纯银,所以价值不高。表盘没有损坏,指针完好,要是能走时,价值大概在五百到八百之间;要是不走时,只能当摆件,三百左右。小白,你看看怀表能不能走时,要是能走,还算个不错的民国小物件。”
小白很快在弹幕里回复:“谢谢砚哥!我试了试,能走时!太开心了!”
接下来是小桃的和田玉吊坠,吊坠是一个观音像,玉质白润,雕工细腻。“这吊坠是和田玉俄料的,”陈砚说,“玉质不错,没有棉絮和裂纹,雕工是现代的,但很精致。观音像的面部表情生动,衣纹流畅,市场价值大概在大千左右,适合佩戴。小桃,这个吊坠可以留着自己戴,俄料的玉质也很稳定,不会轻易变色。”
最后是老顽童的老画,老顽童发了好几张照片,有画的整体、局部、题跋和印章。画的是一幅山水,笔墨流畅,题跋是“丙午年秋,仿倪瓒笔意”,印章是“石涛后人”。
“老顽童这画,有点意思,”陈砚盯着照片,“先看笔墨,仿倪瓒的‘逸笔草草’,但笔触比倪瓒更细腻,应该是清代中晚期的作品。再看题跋的‘丙午年’,清代有好几个丙午年,比如乾隆五十一年、道光二十六年、光绪三十二年,从笔墨风格看,更偏向道光或光绪时期。印章‘石涛后人’,石涛是明末清初的画家,他的后人有没有擅长绘画的,史料记载不多,但这印章的篆刻风格是清代的,不是现代仿的。”
他顿了顿,继续说:“再看纸质,是清代的宣纸,纸质细腻,有老化痕迹,不是现代仿的。综合来看,这是一幅清代中晚期仿倪瓒的山水画,作者自称‘石涛后人’,但不一定是真的石涛后人,可能只是借石涛的名气。不过画的笔墨不错,保存完好,市场价值大概在几万左右,算是个不错的清代文人画。老顽童,你这画是哪来的?”
老顽童在弹幕里回复:“是我爷爷传下来的,一直挂在老家的墙上,没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