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5章 尸易无限(220)(1 / 7)
车子在连霍高速上疾驰,车窗外的景色从关中平原的金黄麦浪,渐渐过渡到豫北平原的翠绿玉米田。胖子靠在副驾上,手里捧着一本《商代青铜器图录》,看得津津有味,时不时还指着图录上的青铜鼎跟我们念叨:“你看这个司母戊鼎,多气派!要是安阳的那座商代墓里能出这么大的鼎,咱们这次可就立大功了!”
父亲握着方向盘,目光专注地看着前方的路况,嘴角带着一丝笑意:“司母戊鼎是商王武丁的王后妇好墓出土的,属于商代晚期的重器,可不是随便一座贵族墓就能有的。不过安阳是殷墟的所在地,商代晚期的都城,那里的贵族墓规格肯定不低,说不定真能出点好东西。”
我坐在后排,手里拿着平板电脑,翻看着国家文物局发来的安阳商代墓资料。资料里说,这座墓是当地文物部门在进行殷墟遗址普查时发现的,位于殷墟宫殿宗庙遗址的东北方向,墓坑呈“甲”字形,是商代贵族墓的典型形制。勘探人员在墓坑的填土中发现了青铜礼器的残片和甲骨碎片,初步判断墓主人可能是商代晚期的一位诸侯或王室贵族。
“你们看,”我指着平板上的照片说,“这是从墓坑填土中发现的甲骨碎片,上面好像有刻痕,说不定是带字的甲骨文!要是能找到完整的甲骨,就能知道墓主人的身份和生平了。”
胖子凑过来一看,眼睛立刻亮了:“还真有刻痕!商代的甲骨文可是国宝啊,每一个字都价值连城,要是能解读出上面的内容,说不定还能改写一段历史呢!”
车子行驶了大约五个小时,终于抵达了安阳。殷墟博物馆的赵馆长早已在博物馆门口等候,他穿着一件深蓝色的中山装,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脸上带着儒雅的笑容。看到我们,他赶紧迎上来,热情地和我们握手:“欢迎欢迎!早就听说你们的事迹了,这次能来安阳支援,真是帮了我们大忙了!”
“赵馆长客气了,保护文物是我们的责任。”父亲笑着说,“您先给我们介绍一下那座商代墓的情况吧,我们也好制定安保计划。”
“好,咱们边走边说。”赵馆长领着我们往办公室走,“这座商代墓位于洹河北岸的一个小村庄旁边,距离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大约三公里。上个月我们的普查队员在那里发现了甲骨碎片,经过勘探,确定这是一座商代晚期的贵族墓,墓坑长约12米,宽约8米,深度在5米左右。我们在墓坑周边发现了几个探孔,应该是‘鬼市’的人留下的,而且有村民反映,最近晚上经常能看到陌生车辆在村子周边活动,形迹可疑。”
走进赵馆长的办公室,他给我们泡了茶,然后拿出一份详细的勘探报告和几张现场照片:“你们看,这是墓坑的勘探图,墓坑分为墓道、墓室和耳室,耳室通常是用来存放陪葬品的,里面很可能有青铜礼器、玉器和甲骨文。这是探孔的照片,孔径大约在10厘米左右,深度已经达到了墓室的层面,‘鬼市’的人应该已经知道
父亲接过勘探报告,仔细地翻看着,时不时还和赵馆长交流几句。胖子则拿着照片,凑在灯光下仔细观察:“赵馆长,你们有没有在探孔里发现什么东西?比如工具痕迹或者泥土样本?”
“我们取了探孔里的泥土样本,发现里面有青铜锈和甲骨粉末,说明‘鬼市’的人已经用探杆接触到了墓室里的文物。而且我们在探孔周边发现了一些金属碎屑,经过检测,是洛阳铲上的铁屑,这进一步证实了‘鬼市’的人已经对这座墓进行过探查。”赵馆长语气沉重地说,“殷墟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世界文化遗产,要是这座墓被盗了,不仅会造成巨大的文物损失,还会影响殷墟的声誉,我们压力很大啊!”
“赵馆长您放心,我们一定会尽全力保护好这座墓。”父亲坚定地说,“我们建议立刻加强墓坑周边的安保措施,安装红外监控摄像头,增加巡逻人员,同时组织村民成立志愿巡逻队,协助我们进行安保工作。另外,我们还需要和当地警方合作,在墓坑周边的主要路口设置卡点,对过往车辆进行检查,防止‘鬼市’的人把文物运走。”
赵馆长点了点头:“我同意你的建议,我已经和当地警方联系好了,他们会派警力支援我们。红外监控摄像头我们也准备好了,今天下午就能安装到位。村民那边,我也已经和村委会沟通过了,他们很支持我们的工作,愿意成立志愿巡逻队。”
当天下午,我们就跟着赵馆长和考古队员一起前往商代墓的所在地。墓坑位于一个小村庄的东北方向,周围是一片开阔的农田,远处的洹河像一条银色的带子,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墓坑已经被蓝色的防护网围了起来,周边插着“文物保护现场,禁止入内”的警示牌,几个考古队员正围着墓坑进行勘探。
我们走到墓坑边,往下一看,墓坑的轮廓已经初步显露,墓道朝着洹河的方向延伸,墓室的位置在墓坑的中间,耳室在墓室的两侧。考古队员正在用洛阳铲对墓坑的填土进行取样,时不时还能从土样中发现一些细小的青铜碎片和甲骨粉末。
父亲蹲在墓坑边,用手摸了摸坑壁的泥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