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0章 尸易无限(205)(2 / 7)
国与唐朝的外交往来!上面写着‘贞元十年,南诏王异牟寻遣使者赴长安,献金银器百件,求赐《礼记》’,贞元十年是公元794年,这正好对应史书记载的‘苍山会盟’之后,南诏国与唐朝恢复友好关系的历史!”
Shirley杨则在清理丝绸时,发现了一件精美的银壶,银壶的表面雕刻着“茶马古道”的场景,有马帮、商人、茶树等,画面生动形象:“这银壶太珍贵了!它不仅是南诏国金银器工艺的代表,还反映了当时茶马古道的繁荣,对研究西南地区的贸易史具有重要意义。”
老烟枪则在石棺的角落里发现了一个陶罐,里面装着一些黑色的颗粒,他闻了闻,又用手指捻了捻:“这是南诏国的茶叶种子,在潮湿的环境下能保存这么久,真是个奇迹。咱们可以把这些种子交给农业研究所,说不定能培育出古代茶叶的品种。”
接下来的一周,我们都在主墓室里清理文物。阿贵几乎把所有时间都花在了木牍的解读上,他每天都捧着木牍和随身携带的《南诏文研究》,逐字逐句地对照,遇到不认识的字,就用铅笔在旁边做标记,晚上再和Shirley杨、张教授一起讨论。有天深夜,阿贵突然兴奋地叫醒我们,手里举着一卷木牍:“你们看!这木牍上记载了南诏国的‘科举制度’!上面写着‘元和五年,南诏王寻阁劝开科取士,以《诗》《书》取士,录取三十人’,元和五年是公元810年,这说明南诏国不仅借鉴了唐朝的政治制度,还借鉴了科举制度,这是之前史书记载里没有的!”
Shirley杨则在修复一件陶瓷器时,发现陶瓷器的底部刻着“大理窑”三个字:“这是南诏国着名的‘大理窑’烧制的陶瓷器!大理窑的陶瓷器以青釉为主,工艺精湛,之前只在文献里有记载,这次是第一次发现实物,对研究南诏国的陶瓷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老烟枪则负责文物的安全防护,他每天都会检查除湿机的工作情况,确保主墓室里的湿度保持在60%以下。他还在主墓室的入口处放置了几盆艾草,既能驱赶蚊虫,又能净化空气:“云南的山林里湿气重,文物容易发霉,咱们得时刻注意湿度变化,不能让辛苦发现的文物受到损坏。”
胖子则负责文物的搬运和保管,他每天都会仔细检查文物箱的密封情况,确保文物不会受到潮湿和蚊虫的影响。闲暇时,他还会跟着当地的村民去山林里采摘草药,学习辨认各种草药的用途:“以后再遇到在潮湿山林里工作的情况,我就能帮大家煮草药水,预防瘴气和蚊虫叮咬了。”
就在我们准备清理耳室的时候,警方突然传来了好消息——他们根据我们提供的盗墓贼留下的工具和脚印,在大理市区的一个古玩市场抓获了两名盗墓贼,还缴获了大量被盗的南诏国文物,包括金镯、玉璧、陶瓷器和几卷木牍。
“太好了!这些文物终于追回来了!”我们都非常高兴,赵局长激动地说,“盗墓贼交代,他们还把一部分文物卖给了一个叫‘老缅’的文物贩子,这个‘老缅’经常在中缅边境倒卖文物,警方已经联合边境部门展开追捕,相信很快就能把他抓获,追回剩下的文物。”
我们跟着警方去了古玩市场的临时扣押点,看到缴获的文物整齐地摆放在地上,其中一件“南诏王金印”格外引人注目,金印上刻着“南诏王印”四个篆字,是南诏国国王的象征。阿贵仔细检查了几卷木牍,发现其中一卷是南诏国的“法律条文”,记载了南诏国的刑罚制度和税收政策,对研究南诏国的法律史具有极高的价值。
“这卷法律条文太重要了!”阿贵激动地说,“里面写着‘盗官物者,杖一百,没其家资’,说明南诏国对盗窃官府财物的惩罚很严厉,这和唐朝的法律制度很相似,进一步证明了南诏国对唐朝文化的借鉴。”
回到墓葬发掘现场后,我们把追回的文物小心地进行了清理和登记,然后开始清理耳室。东耳室里存放着大量的陶瓷器和青铜器,有陶罐、陶碗、青铜鼎、青铜剑等,这些文物上都刻着精美的花纹,有的还刻着南诏文的铭文,记载着文物的制作时间和用途。西耳室里则存放着一些丝织品和茶叶,丝织品虽然已经发霉,但上面的花纹还能辨认,是南诏国特有的“孔雀纹”和“卷草纹”,茶叶则被装在陶罐里,虽然已经干燥,但依然能闻到淡淡的茶香。
随着发掘工作的深入,我们对这座南诏国墓葬的了解也越来越多。根据出土的文物和木牍记载,我们确定墓主人是南诏国的“清平官”(相当于宰相)“郑回”,他曾在唐朝为官,后来回到南诏国,辅佐南诏王异牟寻与唐朝恢复友好关系,对南诏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墓葬规模宏大,陪葬品丰富,反映了南诏国的强盛和与中原文化的密切交流。
在发掘工作结束的那天,大理文物局举办了一场隆重的庆祝仪式,表彰了我们在发掘和文物追回工作中的贡献。赵局长亲自为我们颁发了荣誉证书,还邀请我们参加南诏国文物特展的筹备工作。
“这些文物是南诏国历史文化的见证,”赵局长说,“我们打算在大理博物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