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7章 尸易无限(202)(2 / 6)

加入书签

就不拦着你们了。”

周馆长立刻答应:“没问题!我们明天就安排人来村里选址,争取尽快把宣传站建起来,还要给村里捐一批关于文物保护的书籍,让大家都能学习文物保护知识。”

一场风波就这样平息了。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继续有条不紊地提取竹简,村民们还主动来帮忙,有的帮着看守保护棚,有的给我们送水送食物。阿贵利用休息时间,在村里的小学办了个临时的“文物小课堂”,用简单的语言给孩子们讲东周时期的历史,还教他们认竹简上的简单文字。

竹简提取工作结束后,我们跟着周馆长回到河南博物院,开始对竹简进行修复与解读。修复室里,Shirley杨正用显微镜观察一支竹简,她手里拿着一支细如发丝的毛笔,蘸着特制的加固试剂,小心翼翼地在竹简的裂缝处涂抹:“这支竹简上的文字提到了‘郑伯克段于鄢’,和《左传》里的记载有些不同,可能是当时的另一种版本,对研究这段历史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阿贵坐在Shirley杨身边,手里拿着一本《东周文字字典》,一边对照竹简上的文字,一边在小本子上记录:“杨姐,这个‘盟’字,竹简上的写法和字典里的不太一样,是不是当时的异体字?”

Shirley杨笑着点点头:“没错,东周时期的文字还没有统一,不同地区的写法会有差异,这就是异体字。你能注意到这一点,说明你看得很仔细。”

老烟枪则在修复室的角落里,用艾草和薄荷煮了一锅水,分给大家:“这水清热解暑,还能提神,你们天天对着竹简,眼睛和脑子都累,多喝点对身体好。”

胖子虽然对解读竹简兴趣不大,但也没闲着,他主动承担了文物运输的工作,每次都小心翼翼地把修复好的竹简从修复室运到储藏室,生怕出一点差错。“这些竹简比黄金还珍贵,要是被我弄坏了,可就成千古罪人了,”他一边搬着密封盒,一边念叨,“等解读完了,咱们可得好好庆祝一下,我听说洛阳的水席特别有名,到时候我请大家吃!”

日子一天天过去,竹简的解读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我们发现,这些竹简主要记载了东周时期的礼制、盟誓仪式以及部分历史事件,其中有一段关于“弭兵之会”的记载,比《左传》中的记载更为详细,补充了很多历史细节。周馆长拿着解读出来的文字,激动地说:“这些竹简填补了东周历史研究的空白,是继甲骨文之后,又一重大的历史文献发现!你们为中国的考古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就在我们准备庆祝竹简解读工作完成时,周馆长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脸色变得凝重起来。挂了电话,他对我们说:“有个紧急情况,在河南三门峡发现了一座西周时期的虢国墓,墓中可能藏有大量的玉器,但古墓已经遭到了盗墓贼的破坏,很多玉器被盗走了。当地文物局希望我们能派专家过去,协助进行抢救性发掘,还希望能帮忙追回被盗的玉器。”

胖子一听有玉器,立刻来了精神:“虢国墓!我听说虢国的玉器特别有名,尤其是玉璧和玉琮,要是能找到几件完整的,那可就太好了!咱们赶紧收拾东西,去三门峡!”

Shirley杨也说:“虢国是西周时期的重要诸侯国,虢国墓中的玉器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能反映当时的礼制和文化。盗墓贼对古墓的破坏肯定很大,我们得尽快过去,争取能追回更多的玉器,保护好剩下的文物。”

老烟枪把艾草和竹简都收好,说:“三门峡那地方多山,蛇虫也多,我再去准备点雄黄和艾草,路上也能派上用场。阿贵,你把解读竹简的笔记带上,路上还能再看看,说不定到了虢国墓,能用到里面的知识。”

阿贵赶紧把小本子放进背包,又把那捆清代竹简小心翼翼地收起来:“我已经能认不少东周文字了,要是虢国墓里有文字资料,我一定能帮上忙!”

我们很快就收拾好了行李,告别了周馆长和河南博物院的工作人员,踏上了前往三门峡的旅程。火车在豫西的群山间穿行,窗外的景色从平原变成了峡谷。我看着身边的伙伴,他们脸上都充满了期待,仿佛已经看到了虢国墓中那些璀璨的玉器。

我知道,前方等待我们的,可能是未知的危险和挑战,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克服困难,保护好那些珍贵的文物,让它们重见天日,绽放出应有的光彩。我们的文物保护之路,还在继续,而那些沉睡在地下的历史,也正等待着我们去唤醒。

火车驶进三门峡境内,窗外的秦岭余脉愈发陡峭,黄河像一条金色的带子在山谷间蜿蜒。阿贵趴在窗边,手里捧着那本快被翻烂的《东周文字字典》,时不时抬头看看远处的山峦:“你们说,虢国墓会不会像西周陈仓侯墓那样,也有很多青铜器?我还没见过真正的虢国玉器呢,书上说虢国的玉璧上会刻龙纹,特别好看。”

Shirley杨正对着平板电脑里的虢国墓葬资料分析:“虢国墓的玉器以‘组玉佩’最为着名,一套完整的组玉佩由玉璧、玉璜、玉管等组成,佩戴时要按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