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5章 尸易无限(200)(1 / 6)
火车驶离新疆境内时,窗外的戈壁滩渐渐被成片的胡杨林取代。胖子趴在桌前,手里攥着张临摹的尉犁王墓金缕玉衣草图,嘴里还在念叨:“你说那玉衣要是完整的,得值多少?光那金丝,融了都够咱哥仨逍遥好几年。”
Shirley杨正对着笔记本整理西域古墓的资料,闻言头也不抬地怼他:“先不说文物不能买卖,就你那点见识,金缕玉衣的价值根本不在金子上。玉片的质地、金丝的编织工艺,还有上面的纹样,每一处都是研究汉代丧葬制度的活化石,这些价值是用钱能衡量的?”
老烟枪靠在窗边,烟锅子早熄了,手里摩挲着块从新疆捡的戈壁玉:“胖小子这话也不全错,谁见了宝贝不眼馋?但咱得有底线,这古墓里的东西,是老祖宗留下的,得给后人留着。我回青溪镇后,打算把这次的经历跟镇上的老人说说,让他们也知道保护老物件的重要性。”
我从背包里翻出之前阿贵送的那把小柴刀,刀鞘上刻着简单的花纹,是阿贵亲手雕的。想起阿贵替我挡刀时的样子,心里一阵暖:“等咱们回北京,得去看看阿贵,他刚出院,估计还需要人照顾。”
胖子立刻接话:“对,顺便让他请咱吃顿好的!那小子在青溪镇肯定认识不少好吃的馆子,咱得好好宰他一顿。”
火车抵达北京时,已是深夜。我们没直接回家,而是先去了考古研究所,把从尉犁王墓带回来的资料交给张教授。张教授还在办公室加班,见到我们,立刻放下手里的工作,拉着我们看刚修复好的文物照片:“你们看这竹简,上面记载了尉犁王和汉朝使者的往来,还提到了当时西域的贸易路线,这对研究丝绸之路太重要了!”
他指着一张金缕玉衣玉片的特写:“这玉片是和田羊脂玉,上面还刻着细小的铭文,是尉犁王的名字和下葬年份。我们打算下个月举办一个汉代西域文物特展,到时候想请你们来做嘉宾,给观众讲讲发掘过程。”
我们爽快地答应了。离开研究所时,街上已经没什么人了,只有路灯在夜色中投下长长的影子。胖子打了个哈欠:“总算能回家睡个安稳觉了,这阵子在新疆,天天睡帐篷,腰都快断了。”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我整理了两次古墓发掘的笔记,打算写成一篇文章,发表在考古杂志上;Shirley杨去了博物馆,帮忙筹备汉代西域文物特展;胖子则忙着跟以前的朋友吹牛,说自己在新疆如何英勇,斗沙蜥、破机关,听得那些人眼睛都直了;老烟枪则买了回青溪镇的火车票,临走前跟我们说:“等特展开展了,我再回来看看,顺便给你们带点青溪镇的特产。”
阿贵出院后,暂时住在我家。他闲不住,每天跟着我去研究所帮忙,整理文物资料,还跟着Shirley杨学习文物修复的基础知识。阿贵学得很认真,很快就掌握了简单的文物清理技巧,Shirley杨都夸他有天赋:“阿贵,你要是感兴趣,可以考个文物修复的证书,以后说不定能成为专业的文物修复师。”
阿贵听了,眼睛一亮:“真的吗?我以前就喜欢摆弄老物件,要是能专业修文物,那太好了!”
汉代西域文物特展开展那天,博物馆里人头攒动。我们作为嘉宾,在展厅里为观众讲解文物背后的故事。我指着金缕玉衣的复制品,给观众讲尉犁王的生平,讲我们在古墓里遇到的危险;Shirley杨则讲解汉代西域的文化和习俗,还有文物的历史价值;胖子站在西域尸蟞的标本旁,绘声绘色地讲我们如何用火墙和手雷对付尸蟞,听得观众们阵阵惊呼;阿贵则在一旁帮忙维持秩序,偶尔也会给观众讲讲青溪镇的故事,还有献王墓的传说。
老烟枪也从青溪镇赶了回来,带来了很多当地的特产,有腊肉、笋干、茶叶,分给我们和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他看着展厅里的文物,感慨道:“以前总觉得这些老物件离咱们很远,现在才知道,它们都是有故事的,得好好保护。”
特展开展后,反响很好,很多学校组织学生来参观,还有不少外国游客专门来博物馆看展览。媒体也对我们进行了采访,报道我们发掘古墓、保护文物的事迹。胖子看着报纸上自己的照片,得意得不行:“没想到咱也成名人了!以后出去,说不定还有人找咱签名呢!”
就在特展开展后的第二个星期,张教授突然找到我们,神色有些凝重:“有个紧急情况,甘肃那边发现了一座唐代古墓,古墓遭到了盗墓贼的破坏,很多文物被盗走了。当地文物局希望我们能派专家过去,协助他们进行抢救性发掘,还希望能帮忙追回被盗的文物。”
我们一听,都立刻严肃起来。盗墓贼对古墓的破坏极大,很多文物一旦被盗走,很可能会流落到黑市,再也找不回来。我立刻说:“我们跟你一起去!不管是抢救性发掘,还是追回文物,我们都能帮忙。”
Shirley杨也点点头:“我对唐代文物比较了解,或许能在发掘和文物鉴定方面帮上忙。胖子力气大,能帮忙搬运设备和文物;阿贵熟悉野外环境,能帮忙探查古墓周围的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