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2章 尸易无限(197)(6 / 6)
艳,虽然是小尺寸作品,却处处透着精致。“太感谢你了!这幅唐卡我会好好珍藏,以后看到它,就会想起我们在玉树和同仁的故事。”
在洛桑大师的带领下,吴贤参观了热贡唐卡艺术村。村里家家户户都在画唐卡,有的画师在研磨矿物颜料,有的在勾勒线条,有的在给唐卡镀金,空气中弥漫着矿物颜料和酥油的香气。“热贡唐卡的制作有严格的工序,”洛桑大师介绍道,“从准备画布、打底、勾勒、上色,到镀金、开光,一共要经过二十多道工序,一幅中等尺寸的唐卡,需要画半年到一年时间。”
吴贤走到一位老画师身边,看着他用极细的画笔,在唐卡上勾勒菩萨的衣纹:“这些画笔是用什么做的?这么细的笔尖,能画出这么流畅的线条。”
老画师笑着说:“笔杆是用竹子做的,笔尖是用狼毫的尖端,要经过特殊处理,才能画出细如发丝的线条。我们画唐卡,讲究‘心手合一’,心里想着菩萨的形象,手里才能画出传神的作品。”
文化节期间,吴贤还参加了唐卡保护研讨会,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传承人一起,探讨唐卡的修复技术和传承模式。他分享了公益平台在文物鉴定和保护方面的经验,还提出了“唐卡数字化保护”的建议——用高清相机拍摄唐卡的每一个细节,建立数字档案,这样即使唐卡出现损坏,也能根据数字档案进行精准修复。
洛桑大师对这个建议非常认可:“太好了!很多老唐卡因为年代久远,画面已经开始模糊,建立数字档案能为修复提供重要依据。我们打算和公益平台合作,先对同仁县的老唐卡进行数字化采集,再逐步推广到整个热贡地区。”
文化节闭幕那天,才让举办了一场唐卡拍卖会,拍卖的都是他和学员们画的新唐卡,所得款项全部用于唐卡传承基地的建设。“我想培养更多年轻人学唐卡,”才让在拍卖会上说,“让热贡唐卡的技艺能一直传下去,让更多人了解我们藏族的文化。”
吴贤看着台上自信满满的才让,心里满是感动。他想起第一次见才让时,那个因为唐卡颜料脱落而焦虑的藏族青年,如今已经成长为唐卡传承的带头人。这就是文化传承的力量,能让一个人变得更有担当,能让一种文化焕发生机。
离开同仁县前,洛桑大师送给吴贤一幅亲手绘制的《莲花生大师唐卡》,画面色彩浓郁,金线璀璨。“这幅唐卡送给公益平台,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热贡唐卡,了解藏族文化。”洛桑大师说,“以后我们要多合作,一起保护和传承好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吴贤接过唐卡,郑重地说:“一定!我们会把这幅唐卡放在公益平台的展厅里,让更多人看到热贡唐卡的魅力。以后有任何需要,我们都会尽力支持。”
踏上返回北京的火车,吴贤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风景,手里紧紧抱着洛桑大师送的唐卡。他想起林伯谦捐赠的兔毫盏,想起“古代马文化特展”上的观众,想起秦岭考古队的伙伴们,想起丽江的东巴文古籍……这些人、这些事,像一颗颗珍珠,串联起他的鉴宝与守护之路。
他知道,这条路没有终点,还有更多的文物等待被发现,更多的故事等待被讲述,更多的人等待被影响。但他不畏惧,也不疲惫,因为他知道,每一次鉴定、每一次修复、每一次交流,都是在为文化传承添砖加瓦,都是在守护我们民族的根与魂。
火车缓缓驶入北京西站,吴贤拿起行李,快步走下车。夕阳的余晖洒在站台上,温暖而明亮,仿佛在为他照亮前行的道路。属于他的鉴宝与守护之旅,还在继续,而未来的风景,必将更加精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