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6章 尸易无限(191)(1 / 7)
晚上八点,“贤哥鉴宝”的直播间准时亮起,屏幕中央的吴贤穿着一件深蓝色盘扣唐装,左手腕上戴着串老星月菩提,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菩提上的包浆。背景是一面摆满古董的博古架,从青花瓷瓶到青铜小鼎错落有致,暖黄的灯光打在器物上,衬得整个直播间透着股沉稳的老味儿。
“晚上好各位,刚从潘家园回来,兜里还揣着俩刚收的小玩意儿,等会儿给大伙儿瞧瞧。”吴贤对着镜头笑了笑,露出两颗小虎牙,瞬间冲淡了唐装带来的严肃感。他抬手调整了一下麦克风,屏幕上的弹幕立刻刷了起来——“贤哥今天又淘着啥宝贝了?”“求看新收的货!”“前排蹲鉴宝,我爷爷传的瓷碗等着排队!”
吴贤扫了眼弹幕,伸手从桌下拎出个牛皮纸包,慢悠悠打开:“先别急着鉴宝,今儿先跟大伙儿分享个新鲜的。下午在潘家园碰见个老爷子,揣着个小铜炉,说是家里传下来的,我瞅着有意思,就给收了。”他把铜炉放在镜头前,那是个巴掌大的宣德炉,炉身呈藏经色,表面泛着温润的包浆,炉底刻着“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款,字体规整有力。
“大伙儿先瞧瞧,这炉怎么样?”吴贤拿着铜炉转了一圈,让镜头能拍到每个细节。弹幕瞬间炸开——“看着像真的!这包浆太润了!”“款识不对吧?宣德炉的款好像没这么规整?”“我爷爷也有一个,跟这个长得差不多,后来鉴定是民国仿的。”
吴贤等弹幕刷得差不多了,才慢悠悠开口:“这炉确实是仿的,但不是民国,是清中期的仿品。”他用指尖轻轻敲了敲炉身,传出清脆的“当当”声,“真宣德炉的铜质更密,声音更沉,而且款识的‘德’字,心字上面少一横,这是宣德炉的典型特征,你们看这个。”他把炉底凑近镜头,“这个‘德’字心字上面是有横的,所以一眼就能看出是仿品。”
“不过清中期的仿品也有价值,”吴贤继续说,“这炉的铜料用的是‘风磨铜’,跟真宣德炉的材质相近,而且包浆是自然形成的,不是人工做旧,市场价大概在五万到八万之间,我收的时候花了四万五,不算亏。”
弹幕里顿时一片“学到了”“贤哥眼真毒”,还有人调侃“潘家园老板哭晕在厕所”。吴贤笑着摆摆手,刚想往下说,后台突然弹出一条连麦申请,申请人头像是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ID叫“小杨爱收藏”。
“咱先接个连麦,看看这位朋友有啥宝贝。”吴贤点了同意,屏幕右侧立刻出现一个穿着运动服的年轻人,手里捧着个锦盒,神色有些紧张。
“贤哥好,我……我想让您帮我看看这个玉镯。”小杨把锦盒打开,拿出一只白色的玉镯,对着镜头举起来。那玉镯通体洁白,上面飘着几缕淡淡的绿,看着倒是通透。
“你先说说这玉镯的来历。”吴贤端起桌上的茶杯抿了一口,目光落在玉镯上。
小杨咽了口唾沫,声音有些发颤:“这是我妈给我的,说是我姥姥传下来的,我最近准备结婚,想把它当彩礼给我女朋友,但是我朋友说这可能是假的,我心里没底,就想让您给看看。”
吴贤点点头,让小杨把玉镯放在窗边,借着自然光拍摄:“你把玉镯翻过来,看看内侧有没有纹路,再用手机手电筒照一下,让我看看里面的结构。”
小杨照着做了,镜头里的玉镯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里面能看到一些细微的絮状物。吴贤盯着屏幕看了一会儿,又让小杨用指甲轻轻刮了刮玉镯表面:“有没有涩感?还是很光滑?”
“很光滑,一点涩感都没有。”小杨回答。
吴贤放下茶杯,语气肯定:“这是一只和田白玉镯,飘的是正阳绿,是真货。你看这玉镯的光泽,是油脂光泽,不是玻璃光,而且里面的絮状物是自然形成的‘棉’,分布很均匀,没有人工合成的痕迹。内侧的纹路是天然的玉纹,不是裂,所以这镯子品相很好。”
小杨一下子激动起来,声音都拔高了:“真的吗贤哥?那这镯子值多少钱啊?”
“你这镯子的玉质很细腻,白度能到一级白,飘绿也很正,”吴贤想了想,“如果没有裂的话,市场价大概在十五万到二十万之间。你姥姥传下来的,有年头了,还有收藏价值,好好留着吧。”
小杨兴奋得直搓手,连声道谢,弹幕里也全是“恭喜”“羡慕了”的评论。吴贤笑着跟小杨道别,刚挂断连麦,又一条连麦申请弹了出来,这次是个中年女人,ID叫“玲姐”,手里拿着一幅卷轴。
“贤哥,麻烦您给看看这幅画,是我老公去年在拍卖会上拍的,花了三十万,我总觉得不对劲。”玲姐把卷轴打开,镜头里出现一幅山水画,落款是“八大山人”,画的是孤松怪石,笔触简练,画风冷峻。
吴贤的眼神瞬间变得严肃起来,让玲姐把画的细节一一展示:“你先把落款和印章给我看看,再翻到背面,看看有没有收藏印。”
玲姐小心翼翼地把画翻过来,背面盖着几个红色的印章,她一一指给吴贤看:“这是‘乾隆御览之宝’,这是‘石渠宝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