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0章 尸易无限(175)(3 / 7)

加入书签

力,传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但他也相信,只要有这份坚守和热爱,只要有这些可爱的孩子和可敬的人们,这条路就会越走越宽,越走越远。就像戈壁滩上的胡杨,虽然环境艰苦,却能顽强地生长,千年不倒,千年不朽,守护着这片土地,也守护着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夕阳渐渐落下,夜幕开始笼罩戈壁滩。遗址公园的灯光亮了起来,像一串温暖的珍珠,点缀在寂静的戈壁滩上。远处的九层妖楼,静静地矗立着,像一位沉默的守护者,见证着这一切,也等待着更多故事的发生。而吴贤和他的伙伴们,也将继续在这条充满希望的路上,坚定地走下去,书写更多关于守护、关于传承、关于文化的美好故事,让中华文明的光芒,永远照耀着世界。

西域文化研究中心奠基那天,戈壁滩上飘着细碎的雪花,却挡不住现场的热闹。国家文物局的代表、各地博物馆的专家、周边的牧民、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小小守护者”代表,都赶来见证这个时刻。吴贤穿着厚厚的羽绒服,手里拿着一把金色的铁锹,和李建国、吴老狗一起,为研究中心埋下了第一块基石。

“这座研究中心,不仅是研究西域文化的基地,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国家文物局的代表在奠基仪式上说,“我们希望通过这里,让更多人了解西域历史,让西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阿依古丽和其他“小小守护者”代表,也拿着小铁锹,在基石旁边培了土。她看着眼前的奠基石,上面刻着“西域文化研究中心”几个大字,心里满是激动:“吴叔叔,以后我们是不是可以在这里听更多专家讲西域的故事,还能和全国各地的小朋友一起研究文物呀?”

吴贤点点头,摸了摸她的头:“当然可以!以后这里会有很多珍贵的文献和文物资料,还有很多厉害的专家,我们可以跟着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探索西域文化的秘密。”

研究中心的建设进展很快,不到一年就主体完工了。建筑风格融合了西域传统和现代元素,外墙用了当地的红柳枝和青灰色砖石,屋顶则是模仿九层妖楼的造型,既美观又有文化特色。内部设有文献研究室、文物修复室、学术报告厅、还有专门为“小小守护者”准备的学习室,里面摆满了书籍、模型和手工艺品制作工具。

研究中心落成那天,举办了一场隆重的学术研讨会,邀请了国内外研究西域历史和文化的专家学者。研讨会上,专家们围绕“丝绸之路与西域文明”“九层妖楼的历史价值”“西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等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吴老狗作为特邀嘉宾,还在研讨会上分享了自己守护九层妖楼二十年的经历,以及对西域文化的理解,赢得了专家们的阵阵掌声。

研讨会结束后,研究中心正式对外开放。每天都有很多学者和学生来这里查阅资料、开展研究;“小小守护者”们也经常来这里学习,有时候还会跟着专家一起,参与简单的文物资料整理工作。有一次,阿依古丽在整理一份汉代西域商队的文献时,发现里面提到的一个驿站,和九层妖楼附近的一处遗址很像。她赶紧把这个发现告诉了研究中心的专家,专家们经过考证,确认那处遗址就是文献中提到的驿站,这一发现为研究汉代丝绸之路的路线,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阿依古丽这次立了大功!”专家们高兴地说,“这说明只要用心观察,用心学习,每个人都能为文物研究做贡献。”阿依古丽听了,心里美滋滋的,更加坚定了要当文物保护专家的决心。

随着研究中心的投入使用,九层妖楼的文物研究和文化传承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研究中心的专家们,通过对之前勘察发现的竹简、丝绸文献的整理和解读,还原了很多汉代西域的历史场景——比如西域各国与中原的贸易往来、西域都护府的管理模式、西域人民的生活习俗等,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填补了西域历史研究的空白,还被编写成了通俗易懂的科普书籍,让更多人能了解西域历史。

有一天,研究中心的专家找到吴贤,兴奋地说:“我们在整理一份唐代的西域文献时,发现里面提到九层妖楼里藏着一件‘西域宝镜’,据说能映照出过去的景象,可能和之前发现的镇邪镜、镇妖镜是一套的!我们计划下个月,再对九层妖楼的六层和七层进行一次细致的勘察,说不定能找到这件宝镜!”

吴贤听到这个消息,既激动又期待。他赶紧和李建国、吴老狗商量,准备配合研究中心的专家,开展新的勘察工作。这次勘察,不仅配备了更先进的探测设备,还邀请了经验丰富的文物修复专家,确保一旦发现宝镜,能及时进行保护和修复。

勘察工作开始后,吴贤和专家们一起,每天都进入九层妖楼,仔细搜索每一个角落。六层的文献存放区,之前已经清理过一遍,但专家们还是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用探测仪一点点扫描墙壁和地面,希望能找到隐藏的暗格或通道。在勘察到第七天的时候,一位专家在七层的图腾墙附近,发现了一块松动的石板,掀开石板后,里面竟然藏着一个青铜盒子,盒子上刻着精美的西域花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